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改革让农业现代化不断向纵深推进,土地资源亟待优化整合,由于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对山区的影响较大,让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与阻碍。经过“十二五”业农村发展的黄金时代,我国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的飞跃;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内外部环境日益错综复杂,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越来越需要更加优质化、多样化、专业化的农产品以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土地的资源性优势,重视土地流转在其间的积极作用,对于现代农业发展与土地流转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将“土地流转”界定为农村土地流转,具体来说是农用地三权的流转,是农户对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交易。现代农业发展与土地流转协同研究就是要探求目前重庆山地现代农业发展与土地流转间的特征、协同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识别现代农业发展与土地流转的各自诉求,找出它们之间的结合点与整合处,探讨山地现代农业与土地流转间的协同路径。其次,本文选取重庆市江津区为案例研究区,江津区地处重庆西南部,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农业科技水平、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土地流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的研究。以江津区土地流转现状为基础,以现代农业发展与土地流转协同为目标,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法、TOPSIS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赋权法(AHP+改进熵权法)等技术,建立一套适用于山地优化现代农业发展与土地流转协同的评价体系。丰富现代农业的内涵、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式、改进山地土地流转模式、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应用范畴,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本研究在界定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概念的基础上,将协同理论引入现代农业与土地流转的评价体系当中。分析表明,由于地形的影响,现代农业集约化水平也呈现出北高南低的格局。现代农业集约化水平主要是侧面反映农业经营主体对于生产资料、劳动力集约化利用的程度。同样,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区发现,农业集约化水平高低也受农业经营主体是否全面接受现代先进技术手段的影响。 (2)本研究在剖析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互动机制上做了多维度研究,主要从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市场化水平4个角度探索研究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并借助灰色关联法分析山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同4个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度,得出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发展山地现代农业:在推行典型示范的同时,一方面要积极完善区基础设施,明显提高其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可运输度;另一方面,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为土地流转延续周期。 (3)本研究充分汲取规模理论、区位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和土地产权理论的核心思想,结合AHP+改进熵权法确定权重。以测算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基础,结合改进熵权法、TOPSIS综合评价、灰色关联法进行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协同体系评价。 (4)山地现代农业发展要尽快建立配套的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模式。调研发现,研究区的土地流转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大量的土地实现了流转,基于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的土地流转程序和流转合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使得涉及土地流转的各方的利益得到了一定保障。应该鼓励各公司企业、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及其农户个体探索创新合适的流转方式,使得耕地的资源具备高度的机械化、适度的规模化、高产业化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外来工商资本进行招标投资。对于种养殖大户和公司企业来说,流转后的土地通过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开展具备了一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目的,为吸引扶持小微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的投资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