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改良Hulth法制作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观察Rho A/ROCK信号通路表达变化、软骨细胞凋亡率及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探讨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5kg成年健康SPF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雄性,按照完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9只、假手术组9只、模型组11只、治疗组11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改良Hulth法开始造模,建立KOA模型。分组:(1)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不做任何处理;(2)假手术组:在手术过程中只打开兔膝关节腔,不破坏关节本身及周边结构,逐层缝合伤口,术后常规饲养,不做任何处理;(3)模型组: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兔模型:麻醉备皮常规消毒后,于兔右膝关节内侧行一纵行切口打开关节腔,切断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切除内侧半月板。行侧方分离实验和抽屉实验阳性后,止血、生理盐水冲洗、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常规饲养,不做处理;(4)治疗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8周造模成功后予以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方法如下:对模型兔类似人体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阴、足少阳经筋对应的右下肢前后侧、内外侧肌群予以由上而下拿捏3min的放松治疗,着重治疗下肢经筋循行路线触及的条索或结节状反应点,然后在膝周以髌骨为中心于内外侧、上下处点揉各50次,点揉摇晃膝内、外侧,最后屈伸膝关节10次,治疗隔天1次,每次10min,连续治疗20次。术后第4天至8周每日驱赶模型兔活动30min,第8周处死模型组2只新西兰大白兔行HE染色观察软骨形态是否符合膝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同时对模型兔行大体观察以及膝关节肿胀程度的观察,以此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以理筋正骨手法对治疗组进行干预,其余组别的新西兰大白兔常规饲养,不做处理。干预结束后各组均取9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关节软骨组织进行以下检测:大体观察和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分别以Pelletier JP评分和Mankin’s评分进行评价;蛋白印迹法(wester blot)检测Rho A、ROCK蛋白表达量;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软骨细胞凋亡率。最后对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体观察及Pelletier JP评分结果:正常对照组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解剖结构正常;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同;模型组膝关节明显肿大,关节软骨表面不平整,有糜烂、缺损,软骨下骨外露;治疗组膝关节肿大稍轻,关节软骨呈淡白色,光滑度尚可,表面仅见点状凹陷。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关节软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P<0.01),模型组破坏程度最为严重(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软骨破环程度较轻(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破坏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2)软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Mankin’s评分结果:正常对照组关节软骨结构层次完整清晰,软骨表面平整光滑,软骨基质着色均匀,软骨细胞均匀分布于软骨组织各层;假手术组软骨表面稍欠平整,软骨细胞分布基本均匀,软骨结构层次清晰,着色均匀;模型组软骨塌陷,结构层次严重紊乱,软骨细胞分布不均,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甚至消失,着色不均匀,潮线模糊不清;治疗组软骨结构完整,软骨表层变薄,但大致平整,软骨细胞弥漫性增多、肥大,着色稍欠均匀,潮线基本清晰。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ankin’s评分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Mankin’s评分也呈现上升趋势(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Mankin’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蛋白印迹法Rho A、ROCK蛋白表达量比较:模型组Rho A、ROCK蛋白表达上升,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干预组由于理筋正骨手法的介入,与模型组对比Rho A、ROCK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4)软骨细胞凋亡情况:正常对照组可见少量凋亡的软骨细胞,均匀分布在软骨表层,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趋势略趋于一致,模型组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凋亡,呈片状分布,且部分凋亡核破裂,核仁呈现棕黄色;治疗组软骨细胞凋亡数量少于模型组(P<0.01),多于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0.01),不均匀分布于软骨组织中。结论(1)理筋正骨手法可降低Rho A、ROCK蛋白表达水平,抑制Rho A/ROCK活性。(2)理筋正骨手法可有效降低软骨细胞凋亡率,减轻软骨组织形态学的损伤程度,保护关节软骨。(3)理筋正骨手法作为一种良性的机械力刺激,对膝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