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末,中国就已经进入大众化高等艺术教育阶段。按照马丁.特罗教授大众化教育理论,当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即进入大众化阶段。各高校应事先做好预判并相应调整,诸如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但遗憾的是,面对1999年突然而至的高校“扩招”,各艺术院校没能认识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到来,依然固守着传统的办学模式及人才质量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管理滞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在中国已进入大众化教育的今天,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已成为必然趋势,由于应用本科教育在我国起步时间较短,尤其是艺术类应用本科教育。目前各艺术类高校所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尚处探索阶段,没有可借鉴学习的经验。那么,这就势必要求我们要结合艺术类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2010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需求,面向大众是走向大众化时代地方大学的重要使命1”。《规划纲要》将面向大众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要使命,无疑是党和国家对高等艺术院校的规划与期许。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如何实现,地方艺术大学究竟应该做什么,其根本途径是要反思大学的办学理念,审视大学理念的时代特质,关注大学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等基本问题。要使地方大学真正面向大众,必须从传统精英教育的质量观中解放出来,树立多样化、整体性、切合实际目标及发展变化质量观,使地方大学真正担负起无愧于时代、社会、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目前,中国艺术市场需求与高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生强烈碰撞。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艺术院校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现行的教学管理、教学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全面的梳理与评价分析,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提高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以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为研究对象,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对其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效果展开全面分析,审视现行人才培养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及对策,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艺术院校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及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