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成宽松状态。表现为不断迅速增长的巨额的存贷差、M2与M1的持续背离、超额存款准备金的高企和货币市场利率的低位运行。此时,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考察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有利于我国有关部门和各家商业银行正确认清形势,采取适当的措施疏导过剩的流动性,维护经济金融的稳定。本文对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概念进行了梳理。而且对流动性过剩以及其形成机制的若干种内涵进行了说明。通过对商业银行动资金运用的分析,指出了存贷差是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表现指标。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现状进行描述后,文章从影响商业银行存贷款变化这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可能影响商业银行存贷款变化的各种因素并选取了7个变量,建立ARDL模型以及ARDL-ECM模型,运用2001至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除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需求比例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外,其他因素确实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存在影响,其中,外汇占款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了治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分析:第一,转变商业银行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第二,健全监管当局的监管体系;第三,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和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第四,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步伐;第五,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引导流动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弥补我国经济结构和金融制度上的缺陷,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自身实力,增强调节流动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