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水江流域苗族的命名制度和交换体系同属于聚落文化的结晶,也是聚落文化的显性表现。命名制度就其本身而言,仅是聚落文化的符号表征系统。但将其放置于聚落之中,是由在聚落中生存的群体对其命名,并掌握命名规则,其中蕴含该族群的思维逻辑。而交换体系作为族群的人际互动纽带,是族群结群逻辑的体现。本文基于对清水江流域柳富苗寨的长期田野调查,通过分析苗寨的命名制度和交换体系,阐释苗寨聚落和族群文化。首先通过对命名制度的总结,阐释其与聚落文化的关系。聚落的迁徙历史如何被铭记与聚落记忆之中,地名记忆是重要的记忆方式之一。在记忆的过程中,产生了用支系名称命名的地名、以地形地貌命名的地名、以历史人名命名的地名。这些地名反映了丰富的聚落文化。人名命名中房族姓氏的延续和传承,既是房族血缘的传承,也是区分房族、区别义务的标志。据此发现,更进一步的人名命名研究,甚至可以标的族群界限。柳富王姓群体、姜姓群体的汉变苗案例,甚至整个清水江流域苗族聚落中汉变苗、侗变苗、其他民族变苗族,都可以通过追溯祖先的名称、后代的名称进行分析研究。命名制度体现了聚落内家族的结群逻辑和生存智慧,交换体系则显示族群向外发展的界限和繁衍后代的需求。交换体系中除市场交换、帮工体系和献祭交换,其他的交换形式和交换原则都与婚姻有关。苗寨交换以寨内和寨际的物与人流动为主。无论寨内还是寨际物与人的流动,其流动的场合都脱不开新生儿、丧葬、婚姻、建房等仪式,也脱不开仪式中的人。既使是祭祀性的仪式场合,也脱不开参与献祭的人,这种脱不开人的交换表现最为直接的就是婚姻中人的交换。所以,由人主导的交换体系,最终体现的是人群的关系体系,即结群逻辑。以命名制度和交换体系为研究切入点分析聚落与族群的文化内核,为人类学聚落与族群研究增添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