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共有百濮、百越、氐羌、苗瑶四大族系。氐羌族群在云南省是属于最庞大的族系,其包含有彝、纳西、哈尼、傈僳、阿昌、景颇、怒、独龙、拉祜、基诺、普米族。其先民在秦汉时期称为“昆明”,同时期被称为颠僰的“白族”和隋唐时期被称为吐蕃的藏,都属氐羌系族。秦汉时期称为“濮”的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为百濮族系。秦汉时称为越、掸僚的傣、壮、布依、水族为百越系。宋元时期进入云南的瑶族和苗族、宋元时期进入云南的回族及蒙古族未列族系。因而主要以佤族代表百濮、傣族代表百越、彝族代表氐羌三大族系的服饰为本文讨论分析的对象。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从古代文献、绘画、雕塑的文物史料中及从典型民族服饰历史学考察中,梳理出百濮、百越、氐羌三大族群在云南所占的20个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胎记”,“胎记”是婴儿离开母体留下的记号。本文借用此词,是希望通过服装的结构构成来探讨“胎记”的“遗传”,分析“胎记”在古代与现代民族服饰中的表现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本文的创新点也即是在众多民族服饰中欲寻求其各自的“胎记”。另外,论文研究也尝试用现代服装结构学的理论对多元性的云南百濮、百越、氐羌三大族群民族服饰的材质与工艺、款式结构进行归类总结,并在款式上与现代的服装结构理论相结合,用结构学理论对其分析研究。在服装上,由于古代民族在地理上迁徙无常,各民族、族支或部落稳定性差,族别上称号纷繁,服饰上变化多端,或在文化交融中“变服从俗”,或在增殖袭变中“莫能相一”,在这历史大舞台上,频繁的上妆卸妆,易俗变服,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服装的多样风格。但从根本上说,服饰的样式与特征是由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及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反映一个时代,一段时期文明的发展情况,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生活的缩影。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差异很大,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很不平衡。悠久的历史,孕育着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这是造成云南各民族服饰丰富多彩,各具鲜明特色的主要原因。同时朝代的更替、政治的波动,社会主流文化的变迁是造成民族服饰多样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服装的结构的构成离不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云南民族崇尚传统,各自的民族之间在某些服饰款式结构的构成上仍然保留其独有的服饰类征。论文以代表性的民族服饰结构作为典型进行分析,总结出各自所在族群的印记及族群之间的相互影响,即通过对傣族、佤族、彝族三个代表性民族服饰结构的研究,深入了解云南20个少数民族的服饰款式结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