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汉语方位词的研究是汉语方位词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对方位词历时变化中的发展脉络缺乏深入探究。方位词历时研究的明显不足制约了对方位词系统的深入研究,更影响了现代汉语方位词共时体系中的研究。
在语言中,语义是最基本的,语义是功能的基础,是形式的基础。尤其是对于汉语这种意合性很强的语言来说,语义是诸多语言现象的内在动因。方位词的语义相对性决定了它们往往依赖于别的成分或者语境出现,真正的语义解读存在于结构关系之中。这种结构体中的语义关系就是方位词历时演变中最本质的东西。同时,语义关系也是社会群体共同的认知在语言中的体现,不同历时层面社会群体的不同认知和理解造成了语言中语义的逐渐演变。因此,要理解和分析方位词历时层面的发展变化,把握住其内在语义关系是最有价值的线索。
而魏晋南北朝至唐五代时期是在汉语方位词发展史上是十分重要的时期,语义和形式上都发生巨大变化。从对魏晋南北朝及唐五代的几部文献中各个基本方位词(包括其相关复音节形式)的形式分布和语义分析进行细致考察和分析中可以看出,基本方位词在语义上此时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尤其是较为高频出现的“上、下、中”等。每一组在基本语义上对称的方位词在实际语义分工上却并不一定对称,除了绝对定位方位词“东、南、西、北”外,其他每个基本方位词互相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了鲜明的认知特点。每个基本方位词在魏晋至唐五代这一并不很长时代演进中仍然显示出了细微变化和发展。同时从整体上看,基本方位词由原来表示空间实指义逐渐变得抽象和虚灵,由原来主要表示空间关系逐渐投射到更多的认知域中表达更多的语义。相应地,它们的表义也越来越依赖于别的成分,后附性越来越强。方位词语义上的这些发展使得其语义自足性不断降低,语义上的不足引起形式上新因素的加入和补充,产生了复合方位词尤其是后加“边”、“面”、“头”类方位词,而复合方位词的语义充足性使得其一产生就能够有更多的自由性,取代了单音的单纯方位词很多旧有语义和功能。可见,语义的发展变化最终导致了汉语方位词形式系统单双音节两分的局面,这两种形式方位词的不同语义特点也是后来发展演变的基础,单音节方位词逐渐走向虚词性或词法平面,而双音节方位词则具有更多的实词性,更为自由地出现在句子中。
以语义作为核心和主线串联起基本方位词较为动态地揭示了基本方位词在一定共时和历时层面的语义特点及变化,语义在动态层面上的解读,更切合语义演变发展的规律;同时,以整体的系统的观念看待每个基本方位词的研究,将单个的方位词研究和整个方位语义场联系起来,尤其是找到了方位词的语义研究与方位词系统的形式分化内在联系,较为深入地解释了后代方位词形式系统两分局面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