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噻吩作为锂离子电池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膜的模拟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pfl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便携式电子设备与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使得锂离子电池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然而,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快充能力、能量密度等性能仍然不能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其中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负极表面形成的不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锂离子电池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在循环过程中容易破裂、脱落和再生,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库伦效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因此设计稳定的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膜是提高锂离子电池寿命和综合性能的重要方式。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聚噻吩和石墨负极(氧化石墨烯)之间的黏附,聚噻吩作为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膜的效用以及锂离子在聚噻吩链中扩散动力学的机理。首先,研究了聚噻吩和氧化石墨烯之间的黏附相互作用,分别计算了聚噻吩与不同表面官能团密度的羧基-氧化石墨烯(FG-COOH)、羟基-氧化石墨烯(FG-OH)、氨基-氧化石墨烯(FG-NH2)和甲基-氧化石墨烯(FG-CH3)之间的黏附相互作用。在相同的条件下,聚噻吩与附着不同官能团的氧化石墨烯之间的黏附作用主要是由官能团的电负性主导,其中官能团电负性最强的羧基功能化形成的羧基-氧化石墨烯(FG-COOH)与聚噻吩之间的黏附作用最强,而基团电负性最弱的甲基功能化形成的甲基-氧化石墨烯(FG-CH3)与聚噻吩之间的黏附作用最弱。此外,黏附体系的黏附作用还受氧化石墨烯与聚噻吩接触界面的表面粗糙度影响。随着甲基-氧化石墨烯(FG-CH3)表面官能团密度的增加,黏附体系的相互作用能逐渐增强并趋于稳定,这表明接触界面的表面粗糙度会削弱聚噻吩和氧化石墨烯之间的黏附作用。本文在证实了聚噻吩与氧化石墨烯之间存在较强的黏附性后,进一步构建了锂离子电池模型,探究聚噻吩作为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在锂离子电池中发挥的功效。模拟结果说明聚噻吩作为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膜隔绝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溶剂分子碳酸乙烯酯(EC)与石墨负极的接触,降低了电解液溶剂分子被还原分解的概率。此外,通过计算锂离子穿过聚噻吩层的扩散率以及锂离子电池的离子电导率,进一步分析锂离子在聚噻吩链间的扩散动力学,证实了锂离子沿聚噻吩链有特殊的“跳跃”运动机制。因此,本文系统研究了聚噻吩与氧化石墨烯之间较强的黏附作用机理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聚噻吩作为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膜的效用,为设计开发新型锂离子电池的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膜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其他文献
桩基础是桥梁基础的主要形式,对水下桩基础出现的病害进行及时修复可以避免不少桥梁垮塌事故的发生。但由于技术难度大、起步发展晚等原因,水下桩基的病害检测与损伤评估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本文对水下桩基病害检测与损伤评估展开了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现场检测,数值模拟计算和数学建模分析,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开展了吉林市江湾大桥的水下桩基病害检测。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对比了现阶段主流的水下桩基
学位
学位
重金属污染场地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固化/稳定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水泥是固化污染土中常用的固化剂,但水泥高耗能、环境不友好的弊端使得寻找能够替代水泥的固化剂成为近些年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地聚合物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胶凝材料,因具有高强度和优良的固定重金属能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以铅镉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和微观分析,确定了碱激发粉煤灰+高炉
学位
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常用的手段。恰当运用表扬和批评,有助于培养良好班风,形成健全人格。在运用中,应防止情绪化、过于频繁和要出自爱心。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表扬批评应基于事实判断,因时因人而异和避免内容空洞无物。
学位
学位
公共安全事件的突发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应急决策过程的复杂性,态势数据的实时分析、救援力量的精准调度、决策信息的优化反馈等均依赖于动态、智能化的决策体系。将态势推演与应急决策有机结合,使决策者通过态势推演及时掌握事件发展方向,并据此进行救援方案优化、应急队伍调度和应急现场疏散,可以有效提高决策者的应急处置能力。本研究围绕上述主题展开,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公共安全事件态势在时空维度演化的特征,基于元胞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发展对桥梁建设“又好又快”的需求,全装配式桥梁建造技术在行业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推广开来。相比于传统现浇桥墩,装配式桥墩整体性较差,若设计、施工等环节处理不当,预制构件间的连接部位将成为桥墩体系的薄弱环节,从而影响桥梁的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营。因此,装配式桥墩连接构造的工作性能成为了装配式桥墩建造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该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