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节不同液体复苏对“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血流动力学和生存率的影响目的比较不同液体复苏对“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血流动力学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无液体复苏组(NF组)、乳酸林格氏液组(LRS组)、高渗晶体组(7.5%的氯化钠溶液,HS组)和胶体组(6%羟乙基淀粉,HES组),每组12只。建立“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模型:在15分钟内将大鼠血压降至40mmHg或基础血压的三分之一,并维持休克状态60分钟。随后明视下气管内注射内毒素2mg/kg(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用碘伏消毒尾巴,在鼠尾远端三分之一处断尾,造成活动性出血(C组不作处理)。除C和NF组外,其余各组在断尾后立即开始进行院前液体复苏。NF组院前不进行液体复苏,但在院内复苏期接受止血和血液回输。LRS、HS、HES组分别用3倍放血量的乳酸林格氏液,4ml/kg的7.5%高渗盐水和1倍放血量的6%羟乙基淀粉进行复苏,在30分钟内复苏完毕。院前复苏结束后,结扎尾部断端止血,并记录出血量。随后除C组外,其余各组在1h内回输全部采集的血液及等量平衡液。血液回输结束后,继续观察3.5小时。实验结束前采血测动脉血气并计算各组大鼠存活率。结果1、各组大鼠MAP的变化:5组大鼠的MAP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前期60min各试验组的MAP均显著低于C组(P<0.01)。从院前期80min到试验结束6次检测,三个复苏组的MAP均不同程度高于无复苏的NF组。与LRS组相比,HES组的MAP在院前80min、院内60min及复苏后1、2、3.5h等多个时点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2、动脉血气变化:与C组比较,四个实验组的血气值包括乳酸(lac)、pH、PaO2、HCO3-、BE及SaO2等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ES组的血气指标均明显优于NF组和LRS组(P<0.05或P<0.01);HS组全部指标优于NF组,pH、PO2、HCO3-和SaO2等指标优于LRS组(P<0.05或P<0.01);LRS组与NF组比较,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断尾端失血量的变化:NF、LRS、HS、HES等4组大鼠断尾的失血量分别为0.53±0.09、1.14±0.06、0.55±0.07、0.44±0.05ml。与LRS组比较,HES组和HS组的断尾失血量明显减少(P<0.01)。4、生存率的不同:复苏后3.5h各组大鼠存活率分别为:C组100%、NF组58.3%、LRS组75.0%、HS组91.7%、HES组91.7%。四实验组间比较,HS组和HES组生存率明显高于NF组和LRS组(P<0.05)。结论未控制失血性休克情况下,大剂量的晶体液可能会加重活动性出血,而6%羟乙基淀粉和高渗盐水均能减少活动性出血,较好维持大鼠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大鼠存活率。第二节不同液体复苏对“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和AQPs表达的影响目的比较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和AQPs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无液体复苏组(NF组)、乳酸林格氏液组(LRS组)、高渗晶体组(7.5%的氯化钠溶液,HS组)和胶体组(6%羟乙基淀粉,HES组),每组12只。建立“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模型:在15分钟内将大鼠血压降至40mmHg或基础血压的三分之一,并维持休克状态60分钟。随后明视下气管内注射内毒素2mg/kg(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用碘伏消毒尾巴,在鼠尾远端三分之一处断尾,造成活动性出血(C组不作处理)。除C和NF组外,其余各组在断尾后立即开始进行院前液体复苏。NF组院前不进行液体复苏,但在院内复苏期接受止血和血液回输。LRS、HS、HES组分别用3倍放血量的乳酸林格氏液,4ml/kg的7.5%高渗盐水和1倍放血量的6%羟乙基淀粉进行复苏,在30分钟内复苏完毕。院前复苏结束后,结扎尾部断端止血,并记录出血量。随后除C组外,其余各组在1h内回输全部采集的血液及等量平衡液。血液回输结束后,继续观察3.5小时。实验结束后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BALFpro)、肺通透指数(PPI)及肺组织湿/干重量比(W/D);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分别测定肺组织AQP-1和AQP-5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1、肺血管通透性指标变化:与NF组和LRS组比较,HS组的W/D和PPI值升幅减少(P<0.01),HES组则W/D、PPI和BALF(Pro)值的升幅均减少(P<0.01)。LRS组与NF组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肺组织AQP-1和AQP-5免疫组化染色与定位的变化:C组AQP-1和AQP-5呈强阳性表达,而其余四个实验组的表达均较C组减少,染色较浅。四组间比较,HES组AQP-1和AQP-5的表达高于NF组和LRS组,而HS组仅见AQP-1的表达增加。3、AQP-1mRNA和AQP-5mRNA表达变化:C组AQP-1和AQP-5mRNA呈高水平表达,与C组比较,余四实验组肺组织AQP-1mRNA和AQP-5mRNA表达均呈不同程度下调。四实验组间比较,NF组与LRS组的表达无明显差异。HES组的表达明显高于NF组和LRS组,而HS组仅AQP-1mRNA的表达高于NF组和LRS组(P<0.01)。4、肺组织病理变化:光镜下C组肺组织结构完整,肺泡隔无水肿、炎症,肺泡腔清晰;NF组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壁结构破坏,伴局灶性肺不张,血管周围及肺泡腔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液:LRS组肺泡间隔仍明显增宽,肺泡壁结构破坏,仍见多量炎性细胞浸润。HES组肺泡壁有轻度水肿,肺间隔略有增厚,间质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较NF组、LRS组明显减轻。HS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介于HES组与LRS组之间。结论1、“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肺组织AQP-1和AQP-5表达显著下调,其表达水平与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6%羟乙基淀粉和高渗晶体分别通过上调AQP-1和(或)AQP-5的表达,有助于减轻未控制性失血休克所致急性肺损伤和肺水肿程度,其中尤以羟乙基淀粉复苏效果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