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湿热闭肺证的临床特征,观察祛湿通络法对其临床疗效;研究祛湿通络方对肺炎支原体(MP)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IL-10、TNF-α、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炎症干预机制。方法:1.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山东省立医院在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RMPP(湿热闭肺证)住院患儿102例,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2.祛湿通络方含药血清的制备: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阿奇霉素组各8只。空白对照组以0.9%生理盐水2m L/d;中药低剂量组以祛湿通络方9.20g/(kg·d);中药中剂量组以祛湿通络方18.40g/(kg·d);中药高剂量组以祛湿通络方36.80g/(kg·d);阿奇霉素组以阿奇霉素颗粒溶液0.0645g/(kg·d),各组均连续给药7d。3.MP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分别加入MP菌液100μL,空白对照组加入100μL DMEM完全培养液,置于培养箱中培养2h。4.祛湿通络方对MP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干预作用: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阿奇霉素组分别给予10%含药血清100μL,采用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的存活率,采用ELISA法检测IL-10、TNF-α、IL-6的表达水平。5.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祛湿通络方中单味中药水煎剂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1.临床资料特点:(1)102例RMPP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17:1(P>0.05);平均年龄是6.75±3.06岁;平均病程是15.39±5.26d。(2)胸部CT:单侧肺脏受累者72例(70.59%),双侧肺脏受累者30例(29.41%);单侧受累影象中,右肺受累者50例(69.44%),左肺受累者22例(30.56%)。(3)合并病原感染:单一MP感染者69例(67.65%),合并其他病原感染者33例(32.35%);MP仅合并细菌感染者19例(57.58%),MP仅合并病毒感染者10例(30.30%),MP同时合并细菌和病毒感染者4例(12.12%);合并细菌感染者中,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居多(60.87%),合并病毒感染者中,以合并RSV感染者居多(28.57%)。(4)出现合并症者70例(68.62%),以合并肺不张者居多(71.43%)。(5)多重性线性回归分析,CRP、LDH、D-Dimer、混合感染、合并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治疗比较:(1)在疾病总体疗效、中医证候总体疗效评价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在改善发热、咳嗽、咯痰及CRP、D-Dimer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3)在糖皮质激素和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上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4)平均住院时长13.16±3.47d,治疗组显著短于优于对照组(P<0.05)。3.MTT法检测MP诱导的RAW264.7细胞存活率:MP可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的增殖分化(P<0.05),各给药组均可抑制MP诱导的RAW264.7细胞增殖(P<0.05),阿奇霉素组对细胞增殖的保护作用最优,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呈现浓度依赖性。4.祛湿通络方对MP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IL-10、TNF-α、IL-6表达的分析:MP诱导的RAW264.7细胞IL-10、TNF-α、IL-6的分泌均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对IL-10、TNF-α、IL-6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呈现剂量依赖性。5.祛湿通络方中单味中药水煎剂对MP的MIC检测:黄芩、茵陈、黄连、虎杖、芦根、藿香、石菖蒲的MIC50依次是0.97、3.9、7.81、7.81、31.25、62.5、62.5(mg/m L);MIC90依次是1.95、62.5、15.62、62.5、125、125、125(mg/m L)。结论:1.CRP、LDH、D-Dimer、混合感染、合并症是RMPP的独立相关因素。2.祛湿通络法对改善发热、咳嗽、咯痰症状和调节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方面具有积极作用。3.祛湿通络方对MP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极化增殖具有保护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4.祛湿通络方对IL-10、IL-6、TNF-α的高表达均具有下调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祛湿通络方可抑制RAW264.7细胞向M1型和M2型极化,提示其可能在维持M1/M2动态平衡中发挥调节作用。5.祛湿通络方中黄芩、茵陈、黄连、虎杖、芦根、藿香、石菖蒲7味中药对MP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黄芩抑菌能力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