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脏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主要方式,由于供肝的严重短缺,世界各地的移植中心想尽各种办法扩大供肝池,其中包括活体供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劈离式肝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边缘供肝(老年肝脏及心脏停跳后的肝脏)。LDLT胆管及血管并发症机率比SLT较高,而SLT的优点则是它排除了同LDLT相关的潜在的供体并发症和死亡风险。SLT分体外劈离和体内劈离。国内供肝多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供肝在体外进行劈离,即在冷保存过程中劈离。SLT供肝体外劈离过程延长了供肝冷保存时间,加重了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研究表明供肝的冷缺血时间严重影响肝移植的预后,冷缺血时间过长与移植物原发无功能(Primary graft nonfunction,PNF)和术后胆道并发症直接相关。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主要是通过连续提供氧气、营养物质等模拟体内生理环境,维持细胞的生理机能及代谢。本研究拟构建简单、稳定、实用的NMP保存系统,并探讨NMP对猪SLT的保护作用。方法1.肝脏劈离过程中NMP保存装置的建立与评价:利用蠕动泵、膜式氧合器、水浴箱、滤栓器、流量压力传感器等设备成功建立肝脏NMP装置。通过对4只巴马小型猪的肝脏在体外NMP保存过程中劈离,观察保存劈离期间肝动脉、门静脉的流量及压力变化、保存的温度、灌注液的血气分析、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指标、胆汁量、肝组织的常规病理变化等,验证在肝脏劈离过程中此NMP保存装置的稳定性及实用性;2.猪原位无转流劈离式肝移植模型的建立:选用健康巴马小型猪20只,在冷保存过程中进行劈离后,采用无转流技术建立原位劈离式肝移植模型,观察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5天ALT、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等肝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掌握劈离式肝移植手术技巧及验证模型的稳定性;3.NMP对猪劈离式肝移植的保护作用:选用健康巴马小型猪24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NMP保存过程中劈离,B组在UW液单纯低温保存过程中劈离,然后两组均行原位无转流劈离式肝移植术,比较术后5d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成功建立了肝脏NMP装置,对小型猪肝脏进行保存劈离过程中,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压力及流量控制、温度控制均稳定;保存劈离期间随着劈离的进行,胆汁分泌量逐渐减少;保存劈离过程中随着劈离的进行,ALT、LDH水平逐渐增高,而ALP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AST在灌注保存开始时的水平和基础值接近,随着劈离的进行,AST水平逐渐增高;肝组织常规病理提示常温机械灌注保存劈离后肝脏细胞结构及汇管区基本正常。2.经过早期的技术训练后,猪肝移植术后5天存活率达50%,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死亡5例,其中2例考虑腹腔内出血,其余3例考虑腹腔渗出较多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术中无肝期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明显下降,心率(Heart rate,HR)明显加快,再灌注后动脉血pH值、碱剩余(Base excess,BE)等指标明显降低;ALT、AST在术后5天基本稳定在同一水平,TBIL,DBIL在术后逐渐升高,第2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3.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LT、AST在术后3天以后明显低于B组,LDH则在术后2天以后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常规病理提示,不管是保存劈离后还是再灌注后,A组肝组织细胞损伤程度明显轻于B组。结论1、本研究中建立的肝脏NMP保存装置,运行稳定,对小型猪肝脏进行保存劈离过程中,无明显肝组织损伤;2、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稳定的猪无转流劈离式肝移植模型,经过反复的技术训练后,提高了手术技巧,尤其在肝脏劈离断面的止血方面。供肝占受体肝重的(40.50±4.83)%、占受体体重的(0.95±0.16)%时,会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3、经过猪劈离式肝移植模型证实,NMP对猪劈离式肝移植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