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和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中的大问题,发端于《中庸》,贯穿于中国哲学的古今,尤其是在宋明理学中表现最为显著,也影响到当代新儒家哲学,其中以朱子的中和新旧说最为典型,因而在当代儒家哲学的研究中也以牟宗三对于其论述最为有名和最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典范意义。朱子在其学思生涯中曾经数年陷于"中和"问题的思考中,经历了从"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的转变过程,成为朱子哲学思想的一次重大转折。作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的朱子对于"中和"问题的解决,在其自身的学说以及宋代理学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要了解朱子哲学思想,则不能不了解和重视其从"中和旧说"向"中和新说"的重大转变;而在当代研究朱子哲学,则不能不面对牟宗三对于朱子"中和"新旧说的论析与观点。本文以牟宗三论朱子"中和"新旧说的观点为一中心线索和主轴来展开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南宋政局内忧外患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和解释朱子的逃禅归儒,重点探讨和分析其师李延平对他的思想影响和他们师生二人在思想上分道扬镳的原因。第二章从文献出发,首先辨析朱子"中和旧说"概念和义理的主要内涵;然后分析与说明胡五峰,张南轩对朱子"中和旧说"形成的的影响。第三章旨在解释和阐明朱子"中和新说"内涵的创造性诠释特征和意义,比较朱子"中和新说"与"中和旧说"在概念与义理上的不同与变化,以及朱子对胡五峰心性论的继承发展和批判责难,并关注和分析朱子哲学的思辨性特征。第四章试图由对"性善"概念以及康德的"根本恶"与朱子道德哲学关系问题的分析入手,来诠释朱子内圣工夫的道德根源动力。本文的研究是在坚持朱子本人的问题意识和文本原则的基础上的,并不会"以西释中",也不会随意的主观化。本文参考了牟宗三先生的诠释,以求在注疏工作后对其观点理解并反思,达到对儒家经典创造性的诠释。本文选题拟通过厘清朱子"中和问题"来诠释朱子心知明理的内圣工夫。以往对朱子"中和问题"的研究多有门户之见,时常把朱子排斥在心学之外,对朱子内圣工夫的研究也不多见。本文在学习研究前人对此问题的思考后,发现朱子对湖湘思想的内在消化,朱子对"中和问题"的创造性诠释,朱子心知明理的道德工夫,旧说转变为新说的根本原因等问题非常值得研究。并尝试对牟宗三先生的朱子研究进行一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