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她的作品数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在美国已享有较高知名度。随着译介的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也对其日渐熟悉,但是因为其中作品中流露出的东方主义色彩,也使她招致了不少批评。本论文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叙事学的角度剖析谭恩美作品中的东方主义阅读感受的形成因素。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说明选题对象、选题目的、国内外文献概述,并概括介绍谭恩美的写作背景、主要作品。第二章分析谭恩美作品的结构模式。谭恩美作品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双叙述层,两个叙述者(往往是由母亲和女儿承担)各自对历史与现实生活进行描述。两个叙述层之间的转换自然绵密,把过去与现在穿插交织在一起。双叙述层结构表达了婚姻、种族、文化等多重主题,而作者对这些主题的笔墨分配不均衡,这是导致其作品呈现东方主义色彩的原因之一。双叙述层揭示了深层结构中三大矛盾系统:婚姻矛盾、种族矛盾、文化矛盾。作者重点铺排婚姻矛盾、文化矛盾,而略写种族矛盾的结构安排、笔墨分配彰显了作者的东方主义倾向。之所以避开种族矛盾等美国社会的痼疾,是基于其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叙事策略,出生成长于美国的谭恩美把自己定位成“美国作家”,而不是“华裔作家”。因此,她不可能故意去抵触美国主流价值观,从而让自己的作品失去市场。第三章分析谭恩美作品的叙述者及叙述视角。谭恩美作品中的叙述者基本都是同故事叙述,她们的叙述职能、思想职能、交际职能,都是围绕婚姻、种族、文化的主题进行的。主观性很强的有选择的讲述,对中美两代人生活的评判,以及叙述者之间的交际障碍,使得华人形象、中国形象更多沾染了痛苦与冲突的意味。多重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使用,在其作品中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其中造就的真实而神秘的自传效果,正印证了西方对中国的集体想象。但这种视角也为主人公的平等对话提供了可能,还引起了叙述距离、情感距离的变化,这些都冲淡了作品的东方主义色彩。第一人称的有限性使得作品内容不可避免地局限于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达视野的开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谭恩美常常悄悄地将视角越过第一人称的藩篱,延伸到全知视角的领地。第四章分析谭恩美作品中的叙事时间模式。时间是组成叙事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叙事时间往往不遵循故事时间的制约,自由地伸展着肢体。谭恩美小说中的叙事时间也是如此,作者自如的控制着叙事的快慢时速,详细刻画母女冲突的场景,而压缩或省略母亲们初到美国的艰辛,彰显了时速背后的政治性。而在叙事频率上,不断重复的食物意象,食物与文化间的亲密接触,展示出“异国情调”,又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东方主义色彩。第五章分析谭恩美作品中的叙事空间模式。本章所分析的空间是指狭义的地理空间,分析谭恩美作品中的地理空间散发着的浓重的中国味道,中国空间的叙述成为了最直接展示异国情调的场所。本章重点分析了“富有而压抑的大宅门”、“一言难尽的桂林”、“缩微版的中国:唐人街”,作者用充满同情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既描写了它的愚昧、贫穷、落后,也描写了它的引人入胜,但是却不会把它描绘成理想的、令人向往的异邦。谭恩美小说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情节走势,即华人母亲们在中国历尽战争苦难、婚姻折磨,后来结识了美籍华裔青年,在他的帮助下终于逃离中国,来到美国。所以从大的空间趋势上看,作品就呈现出明显的由中国到美国的空间运动轨迹,而其中隐藏着的是从苦难走向幸福的情感历程。第六章《突破“主义”的樊篱》总结性的分析评价谭恩美的东方主义叙事模式。谭恩美的叙事模式形成的艺术效果是东方主义与反东方主义并存,表现了具有双重身份的作者的双重写作态度。一系列固有模式已经成为了谭恩美创作的瓶颈,要想有所突破,可以从美国犹太文学的崛起中获得启示。另外,中国读者与研究者也应该突破阅读视角,既看到谭恩美作品中的东方主义,也看到“西方主义”,比如她笔下变形了的基督教文化,继而超越主义,将其作为普通文本来审美,而不是民族寓言来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