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树理表现了晋东南农村的平凡、朴实的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生活,从表面看极为俗常,但恰恰是作品主旨意义存在的基础,普通农村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相应折射了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动。参照西方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可以把赵树理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划分为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三个层次。赵树理笔下的日常消费活动,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这种传统日常消费生活以自然经济为主体,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赵树理注重表现了贫富分化,却较少刻画中间阶层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在赵树理小说中也多有表现,人物之间的各种交往活动是情节发展的基础和农民最后团结革命的前提。封闭狭隘的环境下的交往活动,深深地被宗族血缘制度的阴影笼罩着;赵树理小说中的日常观念活动,更多地倾向于习俗经验的传承。儒家传统礼制影响下的习惯性思维,占领着普通农民的主观世界。赵树理在小说中展现了一个深受束缚的传统日常生活世界。赵树理把改革旧生产关系作为重构传统日常消费活动的主要方式。推翻剥削、农民互助以及后来的合作化,是进行改革的主要实践方式;赵树理对日常交往活动的重构不仅仅限于基层民主制度改革,还鼓励婚恋自由和提倡女性独立;赵树理在文本中细致表现了旧习俗一统江山的传统日常观念活动,但他正是借此揭露了旧习俗旧观念的危害。赵树理试图通过对政策的艺术解读来移风易俗,改造传统观念。总的来看,赵树理在小说中对传统日常生活进行批判与重构,主要武器还是政策方针,至于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他没有避讳,而是认真提出。赵树理的小说中对日常生活所进行的批判与重构,其实是当时田园生活变革的艺术表现。赵树理小说中的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表面平静却潜流涌动的广阔湖泊,有许多可以探索的领域。赵树理用自己的作品,进行着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构,并用他独特的乡土风格使得其作品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摊”作品,其文学价值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