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常人24h血压呈现明显的节律性波动,从清晨6:00左右觉醒后开始上升至10:00达到白昼第一高峰,以后渐趋下降,16:00~20:00又出现白昼第二高峰,20:00以后血压开始下降,夜间0:00~3:00左右为最低点,出现夜间一个低谷,以后血压渐趋平缓。白昼血压基本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大约持续14h,夜间血压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大约持续10h,24h血压波动呈双峰一谷的长柄杓型改变。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的广泛应用,使我们能够比较客观地研究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其分为四种类型:(1)杓型(dippers):夜间血压下降率为10%~20%;(2)非杓型(non-dippers):夜间血压下降率为0%~10%;(3)超杓型(over-dippers或extreme-dippers):夜间血压下降率>20%;(4)反杓型(reverse-dippers):夜间血压高于白昼者。杓型昼夜节律为正常节律,其余均为异常节律。近年研究发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严重影响人的认知功能,记忆是认知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有关24 h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关系的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为合理应用降压药物调整血压节律有效防治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障碍提供临床依据。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1.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患者115例,按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30例、非杓型组30例、超杓型组25例、反杓型组30例。并以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纳入标准:≥60岁且≤80岁的老年人,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据病史、体检、辅助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脑血管并发症、有酒精依赖、精神疾患者,有精神类药物应用史,严重视、听功能障碍、失用不能配合检查者以及其他可引起记忆障碍的疾病,如脑外伤、呼吸功能障碍、糖尿病、严重贫血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利手评定,均为右利手。2.动态血压监测采用日本TM2430EX型无创携带袖带法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参数: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脉压(24hPP)和24 h平均压(24hM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白昼平均脉压(dPP)和白昼平均压(dMBP);夜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脉压(nPP)和夜间平均压(nMBP)。3.血压节律评判方法及分组夜间血压下降率(△MBP%)=(日间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日间血压均值×100%。夜间血压下降率10%~20%为杓型血压组,0~10%为非杓型血压组,>20%为超杓型血压组,夜间血压均值高于日间血压均值为反杓型血压组。4.记忆功能测定采用英国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 second edition,RBMT-Ⅱ)评定记忆功能。5.收集记录入选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受教育水平、体重指数。6.血生化指标测定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7.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t检验或q检验;计数资料用比值比表示,组件比较应用卡方检验。所有资料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各组以及对照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受教育水平、体重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具有可比性。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各组24小时血压监测指数2.1日间血压监测数据dSBP、dDBP、dPP、dMBP水平在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SBP在非杓型、反杓型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BP在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P在杓型、非杓型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BP在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夜间血压监测数据nSBP、nDBP、nPP、nMBP水平在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PP在杓型、非杓型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血压监测数据在各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2.3夜间血压下降率(△MBP%)水平在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24hSBP、24hDBP、24hPP、24hMBP 水平在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各组在TC、TG、LDL-C、HDL-C、GLU、BUN、UA、Cr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各组记忆功能比较4.1高血压各组RBMT-Ⅱ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0.0±0.8,9.4±1.1,8.9±1.1,8.6±1.5 比 10.5±0.9,均P<0.05)。4.2高血压亚组中非杓型、超杓型和反杓型组的RBMT-Ⅱ得分均低于杓型组(杓型10.0±0.8,比非杓型9.4±1.1,比超杓型8.9±1.1,比反杓型8.6±1.5,均P<0.05),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又低于非杓型组(非杓型9.4±1.1,比超杓型8.9±1.1,比反杓型8.6±1.5,均P<0.05),反杓型组与超杓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杓型8.9±1.1,比反杓型8.6±1.5,P>0.05)。4.3高血压各组在RBMT-Ⅱ各组分中回忆姓名、回忆预约、回忆操作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非杓型组在RBMT-Ⅱ各组分中回忆预约、立即与延迟回忆路线得分低于杓型组(P<0.05),而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在回忆姓名、回忆操作、回忆路线、脸部及图画再认均低于杓型组和非杓型组(P<0.05)。超杓型组与反杓型组RBMT-Ⅱ各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高血压对记忆功能产生重要影响。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节律是导致其记忆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3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节律对记忆功能影响程度不同:杓型< 非杓型< 超杓型=反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