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市场资源(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价值评价问题是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学科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市场资源(产品)可以在价格调节机制、供求规律作用下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其价值,但非市场产品由于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其价格很难用市场机制反映其价值,因此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在寻求和探讨非市场资源的价值评价方法。滨海游憩资源是非市场资源的重要种类之一,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游憩资源的过程中,决策者和管理者往往不能正确认识、甚至完全忽略游憩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导致滨海游憩资源价值被低估或弱化,最后造成决策结果的偏误或不科学。另外,无论是滨海游憩资源的使用者还是管理者,更关注的是环境资源状态发生变化后,其能给民众带来的社会福利和环境资源价值的变化,因为该信息将直接影响个人需求的变化和管理政策的制定。本文主要对游憩环境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评价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以大连市付家庄滨海公园为例,对环境资源改善后的社会福利及景区经济价值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内容有:(一)通过对传统旅行成本法(Travel Cost Method, TCM)所建立的游憩需求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在传统假设下,游憩需求弹性发生改变,消费者剩余也将发生变化,且消费者剩余可能被低估。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更一般化的模型,不仅包括传统TCM所考虑的变量,而且加进去影响游客体验感知的社会环境变量,在这些变量的影响下,游客的需求弹性将会根据体验感知发生变化。利用这个改进的模型,并结合合并RP (Revealed Preference)和SP (Stated Preference)数据,能更准确地测度游客的消费者剩余,即“基于社会环境体验的滨海公园价值评价模型”。以“付家庄滨海公园”为例,利用“基于社会环境体验的滨海公园价值评价模型”,并将“增加活动空间”、“限制入园人数”、“增加停车位”与“规范游憩行为”等社会环境假设情境纳入滨海游憩需求模型中,利用合并RP和SP调研数据,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拥挤感知游憩需求模型及消费者剩余、景区经济价值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四项环境改善的方案都能够有效降低滨海游憩活动拥挤感知,都能显著的增加游客对滨海游憩活动的游憩需求;随着环境的改善,拥挤知觉的降低,游客前往滨海游憩活动的游憩需求将越不具有价格弹性,替代游憩活动对游客将越不具有吸引力,而收入对滨海游憩需求的影响较小。本文利用上述滨海游憩活动需求模型的实证结果,评估“增加活动空间”、“限制入园人数”、“增加停车位”与“规范游憩行为”等环境改善方案的社会福利,环境改善方案的社会福利结果表明,四种环境改善方案都能够显著的提升滨海游憩活动游客的社会福利,而通过“增加活动空间”、“不大声吵闹喧哗”、“缩小团队规模”等方案来降低游憩活动拥挤知觉,对增加社会福利的效果高于“增加停车位”与“限制入园人数”等政策方案,最后利用年平均的旅游人数,计算了各方案在不同条件下的滨海公园经济价值。(二)由于基于TCM的方法只能计算出非市场资源的使用价值,且基于陈述性偏好的条件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通过Logit模型,只能计算每一种环境资源属性的平均意愿支付(Willing To Pay, WTP),而不能计算不同环境资源组合状态下每一种环境资源属性的边际价值,所以,本文基于效用理论、消费者偏好理论,通过选择实验设计,利用条件Logit模型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构建基于资源属性的滨海公园价值评价模型,研究资源环境属性边际价值、滨海资源环境属性重要性、环境状态改变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参数Logit模型比条件Logit模型拟合度更高,回归效果更好;受访者对改善环境资源的属性均持较为积极的态度;游客对资源属性的偏好排序为海水能见度、沙滩舒适度、生物种群数量以及海滩垃圾数量。通过本文研究,我们得到景区基准状态(当前状态)下游客人均每次所获得的社会福利价值为64.82元,如第四章内容所示,状态7为最差状态,社会福利价值为-18.18元,状态13为最佳环境状态,社会福利价值为127.12元。状态1、状态4、状态8、状态9、状态15的社会福利价值都低于基准状态,虽然其社会福利价值为正值,但环境资源状态有恶化的趋势;状态2、状态3、状态5、状态6、状态10、状态11、状态12、状态14的社会福利价值都大于基准状态社会福利价值,所以这些状态都具有环境资源属性改善的趋势。(各状态如表4.10所示)(三)利用本文第四章的研究结果,结合成本—效益分析法,对“付家庄滨海公园海水、海滩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为同类型的项目管理提供分析方法和案例支持。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若将环境资源状态由第四章中的“基准状态”改善到“状态10”,在10%的社会贴现率下,在建设实施周期内,其NPV值为22248.71万元,IRR值为24.79%,项目的收益成本比为1.41,所以该项目从财务的角度上来看是可行的。本章还对收益、成本以及贴现率的变化对NPV、IRR及收益成本比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成本增加45%,则净现值为-2010.47万元,净现值已经小于0,项目收益成本比为0.97,小于1,虽然此时的内部收益率为9.87%,但总体来看项目不可行;若收益减少30%,则净现值变为-598.74万元,内部收益率降低为9.46%,此时净现值已变为负值,收益成本比为0.99,小于1,项目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