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跨境流动最早始于边境贸易,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为了贸易往来的便利,规避汇率带来成本变动的风险,我国边境地区的贸易双方逐渐以人民币代替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直到2009年人民币结算试点成立,人民币跨境流动才拥有了正式的官方结算渠道。2009年之后,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自贸区和亚投行的建立,人民币跨境流动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地阶段,特别是2015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后,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人民币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其职能不断丰富,人民币流出和回流的渠道也在不断发展,人民币跨境流动的规模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流出的货币一部分回流到国内,一部分在海外积累,形成了人民币离岸市场。不断壮大的流动规模和不断扩展的流动渠道对国内货币和资本市场造成了冲击,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流出渠道主要包括贸易结算,对外投资和货币互换等,回流渠道主要包括离岸市场的存款和人民币债券,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FDI,RQFII,人民币贷款等。由于我国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货币回流机制不健全,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还不足够高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了人民币流出量和回流量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对国内货币供应量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利率和汇率,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影响货币政策效应。本文在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基础上,参考已有对跨境贸易结算,跨境投资和离岸市场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结论,结合跨境人民币跨境流动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从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渠道对政策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的角度,选取2010年4月至2016年10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VAR模型检验货币政策效应对人民币跨境流动冲击的效果,得出如下实证结论。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对货币供应量具有直接影响,增加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通过货币供应量,对在岸市场的利率具有间接的影响。离岸市场人民币利率波动是影响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的重要因素。人民币跨境流动随着在岸市场的汇率波动而波动,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汇率之间存在联动关系。结合理论分析,人民币跨境流动正朝着更加宽广,更加顺畅的趋势不断发展,而随着人民币跨境流动不断开放,货币政策受到的冲击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建议设立有序有效的人民币跨境流动机制,并完善跨境流动监管机制,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变量的敏感度,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