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最近4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经过治疗,完善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不同方式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为临床医师及食管平滑肌瘤患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案系统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食管黏膜下肿物的患者共192例,经纳入及排除标准后,接受病理学和(或)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的,病灶起源于黏膜肌层的患者共133例,其中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纳入本研究的患者67例;经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的患者23例;经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的患者43例。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症状、肿瘤的位置、大小、起源层次、超声表现、术中出血及穿孔表现、免疫组化等情况,对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利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定性资料以频数(百分比)来表示。定量资料使用t检验,定性资料使用χ~2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P<0.05考虑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少见疾病,不同性别患者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别。2.约1/3(33.08%)患者可伴有临床症状,女性症状更易见。哽噎感(23.31%)最常见,胸骨后不适感、异物感及吞咽困难临床中均可见,症状无特异性。3.食管平滑肌瘤可起源于黏膜肌层及固有肌层,起源于黏膜肌层的患者数量(133例)显著多于起源于固有肌层患者(54例)。4.超声内镜下食管平滑肌瘤多表现为均匀低回声占位(80.85%),少数表现为低回声欠均匀,内部点状或斑片状高回声。5.对于黏膜肌层食管平滑肌瘤,符合内镜下治疗的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总额住院费用少(p<0.01)。6.仅少数术后标本可通过病理检查直接确诊平滑肌瘤诊断,免疫组化结果的支持对诊断食管平滑肌瘤至关重要。7.食管平滑肌瘤免疫组化结果也存在CD-117阳性、CD-34血管阳性及DOG-1阳性的情况,部分食管平滑肌瘤即使已联合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仍无法完全排除间质瘤可能,需随访观察。8.ESD具有诊断、治疗双重意义,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治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食管平滑肌瘤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发病率的差异,仅少部分患者可有临床症状表现。超声内镜下病灶多为边界清晰的均匀低回声表现。其诊断需要病理结合免疫组化共同完成,对于CD-117、CD-34及DOG-1阳性的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应随访,避免漏诊误诊。ESD可提供病理学诊断,为进一步诊治方案提供依据,具有诊断、治疗双重意义。与外科手术比较,经内镜治疗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