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深,世界、国家以及区域范围内主要价格信号的波动程度和关联性加强,导致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同时,受危机事件推动,金融危机理论获得了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四代金融危机理论,并为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政策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近期的金融危机经验事实,国家或区域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或之初往往未出现经济基本面恶化,因此,单纯基于“实质性”渠道的理论无法有效刻画金融危机的爆发机制。金融危机自实现理论注重“纯粹性”渠道但不忽视“实质性”渠道,将金融危机解释为主体预期改变与经济基本面恶化之间的相互加强过程,能够有效的解释经济基本面未恶化条件下的危机爆发与传染机制。然而,金融危机自实现建模往往假设主体具有同质性和充分信息特征,这不仅偏离了金融市场现实而且导致模型存在多重均衡,削弱了结论的现实意义。虽然全局博弈模型突破了主体充分信息假设的限制,并在一定条件下得到唯一的均衡解,但是现有的文献中对资产收益函数的定义过于简化,并且将模型拓展至异质性主体假设时还面临着求解困难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在现有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由于全局博弈能够较好的刻画信息不充分条件下的金融危机自实现机制,并且能够得到唯一均衡解,因此,本文将构造两类具有代表性收益结构的金融资产,根据全局博弈构建一般性的金融危机自实现模型,并讨论均衡解的特征。首先,抽取现实中金融资产收益特征的一般共性,构造固定收益和非固定收益两类资产,其中,非固定收益资产的收益是资金供给规模和市场深度的函数;其次,基于两类资产分别构建先验和后验分布下的同质性金融危机自实现模型,并推导关于策略转换阈值的累次删除占优均衡解;最后,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讨论模型中主要变量与均衡解的动态关系以及均衡解的唯一性。结论表明:(1)先验和后验分布下的同质性金融危机自实现模型存在累次删除占优均衡;(2)后验分布下的模型均衡解与非固定收益资产的市场深度、固定收益资产的正常收益及其残值均呈正相关关系,虽然与先验分布下结论存在差异,但是两者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3)在不同的固定收益资产基本面状态信息与主体私人信息精确度条件下,金融危机自实现模型的累次删除占优均衡均具有唯一性。考虑到现实中不同主体所持有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收益结构以及获得的私人信息均存在差异,为了使得模型更加贴近金融市场实际,本文将基于全局博弈方法构建异质性的金融危机自实现模型,并讨论模型的求解方法、均衡解的特征以及模型运用。首先,定义具有异质性收益结构和私人信息噪声分布的金融市场主体;其次,引入虚拟化的主体私人信息和信息噪声,并根据随机抽样原理证明主体的数量加权策略信念满足拉普拉斯信念假设,为异质性的金融危机自实现模型求解提供理论前提;再次,推导模型的累次删除占优均衡解,并讨论均衡解的唯一性和单调性;最后,基于金融危机自实现模型和均衡解分别构建银行挤兑危机、货币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自实现模型。研究结论显示:(1)无论主体以何种私人信息噪声分布去估计其他主体的决策行为概率,均不影响主体的数量加权平均信念为拉普拉斯信念的结论;(2)模型仅存在唯一的位于主体策略换转阈值之处的累次删除占优均衡,并且主体的风险上策分别位于策略转换阈值的两侧,即模型的均衡解是单调的;(3)异质性的银行挤兑危机、货币危机以及主权债务危机自实现模型均存在唯一的累次删除占优均衡解。基于上述两种金融危机自实现模型及其累次删除占优均衡解,本文引入政策变量,并基于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了各类金融危机自实现的防范和政策调控。结论表明:(1)在资产价格危机自实现中,政策调控有效区间的范围依赖于固定收益资产的基本面公共信息与主体私人信息精确度的相对高低以及政策调控乘数;(2)银行挤兑危机自实现的调控策略有两方面暗示:一是在偿付总额无约束的条件下,持有长期存款的储户具有较小的挤兑动机,并且当偿付限额存在差异时,挤兑风险的变化取决于偿付限额差异化程度是否满足边界条件;二是在偿付总额给定的条件下,当持有某种期限存款储户的数量充分少时,对其给予充分高的偿付限额可能将更有效的降低挤兑风险,因此在偿付限额的设置上难以兼顾“公平性”与“效率性”;(3)通过提高投机者卖空交易成本来降低货币自实现危机的效果取决于当前汇率与影子汇率的相对距离,而外汇储备与货币危机爆发概率的关系则依赖东道国的经济基本面状态;(4)国际金融市场无风险利率对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概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是降低再投资收益率和债务增信却能有效的降低主权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