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震害实例表明,一次地震活动中,主震之后会伴有大量的余震发生。余震的发生将进一步的加深震害,甚至是某些建筑物倒塌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在我国无论现有的抗震设计规范还是地震灾害预测工作中,主要考虑的仍是单次主震的作用,对余震可能会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目前为止并未进行深入研究,正确认识余震在多大程度上加深震害是工程抗震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是通过考察建筑物经历主震后,在未加以修复的情况下,余震发生时其破坏的加深程度,以量化形式研究了建筑物相继经历主震,余震作用下的破坏状态。 本文在介绍了震害预测工作之后,简要地回顾了目前为止国内对在主余震等多次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破坏的相关研究工作,以及介绍了用于评估结构破坏的破坏指数分类,并选择了国际上普遍应用的Park破坏指数作为研究参数。从实际震害预测工作中选取六个结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建筑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指数建立建筑物破坏与地震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判断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状态。通过借助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IDARC对计算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而计算得到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指数。 通过破坏指数等的相关计算,本文从多个方面考察了结构在主余震作用下的破坏情况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考察了在主余震作用下,结构层的耗能与破坏指数的增长情况,比较了前震+主震与主震+余震不同地震动组合输入下结构破坏程度的异同,也比较了Park与尹之潜破坏指数在单次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状态,最后在统计回归的基础上给出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构经历主震后,余震作用下的破坏预测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主、余震加速度峰值及主震单次作用下的结构破坏指数值等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