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分权的制度环境下,地方政府面临着激烈的横向经济增长竞争和纵向财税竞争,土地供给政策成为地方政府应对竞争的重要工具。地方政府一方面凭借自身在土地一级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选择商、住用地非饱和供给模式,使商、住用地保持供不应求状态,高价供给商、住用地,争取财政收入,迎合财税竞争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协议出让,设置前置性条件的招、拍、挂出让等手段低价供给工业用地,以争取投资、发展经济,迎合经济增长竞争的需要;进而形成了特殊的价格差别化的土地供给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价格差别化的土地供给策略仅是基于个体城市层面观察和总结而得。在我国高度分权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地方政府间的高度竞争应当要求建设用地供给行为同时考虑相关城市供给行为的影响。因此,从博弈视角进行考察时,地方政府商、住用地供给是否存在关注关系?以引资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工业用地低价竞争是否陷入同归于尽的陷阱——工业用地供给在价格和数量上是否具有合理性?地方政府建设用地供给行为对其他生产要素(资本、人口)的流入能否产生预期的影响?均是值得考察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论文重点研究地方政府商、住用地供给博弈关系、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给价格维度的合理性、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给数量维度的合理性、地方政府建设用地供给总量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地方政府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等5方面的内容,以期完善地方政府建设用地供给行为研究的理论体系,明确建设用地供给的政策功能。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研究内容一:地方政府商、住用地供给博弈关系分析。论文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验证地方政府商、住用地供给的替代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山东省各地级市商、住用地价格和供给量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手段求取山东省区域内商、住用地供给函数。进而基于博弈论方法,构建分析模型,通过求解关系矩阵对山东省区域内地方政府商、住用地供给博弈关系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山东省区域内,地级市地方政府商服和住宅用地供给量的决策并非只考虑自身情况,而是普遍关注其他地方政府商服、住宅用地供给量。同时,商服和住宅用地供给博弈关系格局存在较大差异——山东省各地级市地方政府商服用地供给博弈关系格局与“领导者—跟随者”模式具有较大的相似度;住宅用地供给博弈关系格局十分复杂,不存在明显的“领导者”,地方政府在住宅用地供给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双向关注关系。研究内容二: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给价格合理性分析。论文采用面板数据因果检验及回归分析等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低价供给财政激励的内在逻辑。同时,基于财务和价值合理性维度,提出了两种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低价供给行为价格合理性判断标准,并利用提出的判断标准对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低价供给行为进行了价格合理性判断。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低价供给行为具有溢出效应,能够带来未来预算内、外财政收入的增长,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低价供给行为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从价格合理性看,山东省各地级市工业用地低价供给普遍具有财务上的合理性,工业用地低价供给并非不惜成本的非理性竞争。但是,各地级市工业用地低价供给行为不具备价值上的合理性,而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政治激励所致。研究内容三: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给数量合理性分析。论文以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给的现实目的为切入点,以工业用地供给能否带来工业经济产出的增长为判断标准,利用门限回归模型对山东省各地级市工业用地供给扩张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合理、不合理的工业用地供给扩张驱动力进行了分类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山东省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工业用地供给量,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在空间上,不合理工业用地供给量的地区差异明显,不合理工业用地供给量主要集中在山东省西部和南部地区(德州、聊城、菏泽、临沂等市),其余地区则相对较轻。同时,合理的工业用地供给扩张主要源于经济、人口因素的驱动,而财政压力是不合理的工业用地供给扩张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内容四:地方政府建设用地供给总量对资本流动影响研究。论文利用总量生产函数建模,从理论上推导土地供给对资本回报率影响的机理模型,并根据推导出的理论模型,以工业部门为对象,利用山东省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工业用供给总量能够对地区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发生的内在机理是:工业用地供给量影响地均资本存量的增速,而山东省各地级市差异性的地均资本存量增速对资本回报率增长产生了不同贡献水平,从而影响了资本回报率的绝对水平,进而影响了地区的资本流动格局。研究内容五:地方政府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对人口流动影响研究。论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一般均衡模型,利用模型的求解和数值模拟,提出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利用山东省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方式。研究发现: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对人口流入的影响小于人口规模和城市区位,但是大于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其对人口流入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同时,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对人口流入呈现出特殊的倒u型的影响方式,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处于不同区间时,其变化对人口流入的影响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下面三方面:一是系统分析了地方政府商、住用地供给量的博弈关系格局及其影响,提出了利用供给博弈关系格局调控商、住用地供给的思路。论文将博弈论及社会网络模型运用到分析地方政府商、住用地供给行为模式中,建模并分析城市间商、住用地供给的关注关系,从而将地方政府商、住用地供给行为研究从单一城市层面上升至多个城市组成的区域层面,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研究发现,目前山东省区域内商服用地市场上,济南、青岛2个地级市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其供给量变动与其他地级市的商服用地供给量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住宅用地市场上,地级市地方政府在住宅用地供给过程中,存在着普遍的双向关注关系和复杂的相互影响。基于此,论文提出:调控区域商、住用地供给,不应停留在单个城市层面,而应注意地方政府间商、住用地供给的博弈关系。只有在准确识别区域地方政府商、住用地供给博弈关系格局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调控措施具有针对性。二是构建了以地方政府价值目标为导向的工业用地供给扩张合理性分析模型,提出了工业用地供给区间调控方式。论文以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给的现实价值目标为切入点,以工业用地供给能否带来工业经济产出的增长为判断标准,采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的土地、资本要素组合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差异性作用,进而分析工业用地供给扩张的合理性,为工业用地供给扩张合理性分析增添了中国国情特色。研究发现,在山东省内,地均工业资本存量大于273.013万元/亩(2013年价)时,对工业经济具有正向作用,处于这一区间的工业用地供给数量为合理供给量。一味强调工业用地规模越小越好,可能抑制工业经济增长,在目前的财税和官员政绩考核制度下,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是不可取的,其现实合理性不足。基于此,论文提出:以保证土地—资本配置关系处于合理区间为原则调控工业用地供给扩张是一个具有现实可行性的选择。三是考察了地方政府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建设用地供给作为工具影响人口流动的分类调控路径。论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一般均衡模型,综合考察地方政府建设用地供给行为对人口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利用模型的求解和数值模拟,分析地方政府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机理,较为系统地揭示了一个人口流动影响因素的新问题。研究发现,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对人口流入的影响小于人口规模和城市区位,大于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其对人口流入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对人口流入呈现出特殊的倒U型的影响方式,建设用地供给结构处于不同区间时,其变化对人口流入的影响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论文提出: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建设用地供给作为工具,根据自身对人口流入的实际需求采取差别性的分类调控方式,吸引或引导人口流入或流出。该论文有图24幅,表38个,参考文献1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