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历届政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到高度重视。从2004年到2013年,连续九年的我国“一号文件”都紧紧围绕“三农”问题,这充分显示了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性。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我国的农村金融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财政支农制度不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建设的缺位、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以及政府的过度干预等,而这些因素都与政府行为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政府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也进一步证明,政府的适度介入是他们国家农村金融体系成功的重要因素。政府行为是否适度和适当决定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价值。因此,深入研究政府行为对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政府干预理论等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具体实际情况,运用文献分析、定性分析、规范分析等系统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定位与优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从基本概念的界定入手,对农村金融发展、政府行为、农村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的内涵和功能进行了界定,从而确定了本文研究的范围。其次,在回顾了农村金融发展中政府管理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金融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作了理性分析。再次,通过对日本、美国、印度等国家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中政府采取的措施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总结了适合我国在推进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最后,针对我国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之前的分析及国外经验借鉴,提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财政支农体制、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创新金融监管机制、政府应该坚持适度干预的原则,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