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回归。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匡正一度淡化师范教育的倾向、激活教师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是我国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积极信号。2007年9月,首批免费师范生正式入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免费师范生在接受了部属六所师范院校的优质教育之后能否按协议回原籍从教?他们入学以来现阶段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是怎样的?高校如何针对免费师范生的特色开展培养和管理工作?这一系列问题急需教育工作者解答。
本文将教师职业认同这一概念引入免费师范生的研究领域,将形成教师职业认同作为免费师范生培养目标之一,通过调查了解影响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内因和外部因素,揭示免费师范生阶段性特征和职业认同形成的一般规律,把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探讨免费师范生培养和管理的科学模式。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免费师范生开展入学以来的行动一跟踪研究,构架了包括职业价值观、重要他人、学校环境、政策受益、组织认同、从教意愿、认识态度、技能训练、情感体验等多维度的考察。研究结果发现:现阶段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已初步形成,形成过程具有情景虚拟性、明显的角色冲突性、组织诉求性以及初期阶段高卷入性等特征;他们的职业价值观是偏向集体和发展维度的;在各个影响因素中,最显著的是重要他人和学校环境对免费师范生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现阶段免费师范生复杂的群体特征揭示出来:他们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的思想认同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充满矛盾斗争的过程,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需要教育工作者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干预措施。
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进行了整体思考。师范院校要引导免费师范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营造适宜他们发展成长的学校环境,并且在班级管理这一微观领域强化重要他人的积极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免费师范生“实践-技能型”、“反思—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由免费师范生参与的“成长-感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以期实现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最终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