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流行文化研究加入跨文化视野:流行文化对80后的影响力之案例分析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tl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十年来流行文化风行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是流行文化给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带来的变化到底有多大?很多学者认为产生了某种方向的变化,但很少有人能找到有效的研究方法来具体衡量这种变化。本文认为“流行文化”和“青年文化”都可以采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有效研究和测量。在这个外来文化涌入的时期(自198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年轻人受到西方流行文化的影响,实际上是个“跨文化”现象,因此非常值得我们跨文化学科进行研究。流行文化大致可被定义为媒体中描述的最新发展,这些媒体包括印刷品、网络和荧屏,并且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积极效仿,由此形成潮流。专业的学术研究领域正在形成并发展。学者们正在流行文化这一学科下从事学术事业,在权威刊物出版论文,并组织学术研讨会。同样,跨文化交际也已确立为一个学科。从上个世纪的中叶形成并发展,到70年代,跨文化交际的学者编写了跨文化读本、课本、课程,发展了跨文化理论和研究模型。在初期,这些主要应用于国家层面的文化比较(如对比美国人和日本人),但在近些年,则倾向于研究各种亚文化与亚文化群体比较,如种族群体文化(例如美国黑人或拉美人)、男性与女性(性别文化)、或者代际文化差异。本文提出为了更有效地观察青年文化的变动方向,需要将流行文化看成是一种处在全球跨文化影响下的文化类别。“中国的80年后”(或简称80后)这一术语指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年轻人。这一人群有其共同特质,如年龄与语言的相似,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常为独生子女,常常自以为是却又眼光开阔,像小土豆一样看土豆网,充满拼搏精神,勇于创新和与众不同,等等。所以,他们常常被作为特定人群来看待并讨论。这一人群见证了迅速、剧烈变化的中国社会,并被其烙下深深烙印,很多是来自媒体的影响,包括微妙又同时激烈的性解放潮流。因此,让我们来看看流行文化,特别是外国媒体的引入与中国80后这两种元素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有趣变化?流行文化对80后会产生怎样的跨文化影响?本文将着重讨论不同流行文化对这些80后的影响力大小。为此,我向50名80后年轻人发放了4份书面或电子调查问卷,他们来自中国的各个地方并具有不同的背景。从不同载体的流行文化与不同国家的流行文化这两个维度来探索分析流行文化对80后的影响力问题。本文的研究、分析和结论都是基于上述问卷收集到的数据。根据跨文化的观点,我们可以注意到,文化的改变通常通过三个机制发生:创新、扩散和文化磨合(Samovar, Porter & Stefani, 1998)。本文在讨论流行文化对80后的影响力时,也将进一步讨论人与文化在这一文化变化过程中的互动。本文在结论处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为年轻人更好的进行文化适应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同时指出了本次研究的不足,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燃料电池分布式电源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网逆变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电源系统的电能质量、安全和可靠性。迄今仍有不少并网逆变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目的研究C02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CDK9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在癌细胞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宫颈癌Hela细胞株随机分为3组:A组Hela细胞株在压力为8mmHg的纯C02下通气4h,培养2
本研究以高性能网络处理器设计为研究背景对RISC处理器的基础理论和一般构架进行详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一种开源处理器OpenRISC1200的设计代码进行了研究和验证。论文首先
针对当前军品质量监督工作中缺乏有效管理和技术方法的问题,分析了军品质量问题致因模式,构建了追溯分析框架与模型,提出了基于认知可靠性和失误分析方法(Cognitive Retiabit
我国公共领域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客观实在,其对于民主政治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也逐步得到认识。而问题关键在于公共领域需要引导、重在建设,只有在引
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以及硕士生学制的缩短,硕士生教育质量日益受到关注。硕士生学习动机是影响硕士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硕士生学习动机有助于了解硕士生对
现在我国许多学者直接将“税收公平原则”作为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加以论述。其实,西方税收基本原则是17世纪初由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它主要关注
伴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世界经济从以工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产业经济逐渐跨越到以高科技和服务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和瞬息万变,企业间的
城市绿地系统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中执行“纳污吐新”负反馈机制的子系统;是优化环境,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是实现城市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