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区不同演化阶段相接双星的观测与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t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密近双星是两子星距离较近,一子星对另一子星演化产生影响的恒星系统。密近双星拥有不同的几何结构,如分离双星、半接双星和相接双星,它们对了解密近双星的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相接双星是两子星均充满并溢出各自的洛希瓣且具有一个公共包层的强相互作用型密近双星,其形成和演化一直是天体物理学中未解决的难题。由于大多数望远镜都位于北半球,处于北天区的相接双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观测和研究。然而,由于位于南半球的望远镜很少,南天区的相接双星被研究的较少。本文将对南天区研究很少的不同演化阶段的相接双星进行观测与研究。所用的望远镜包括在智利的60厘米望远镜(PROMPT-8)、云南天文台的1米和60厘米望远镜以及阿根廷2.15米望远镜。通过观测,获得了一系列南天区样本星TY Pup、RW Dor、YZ Phe、AV Pup和AY Pup等的完整光变曲线和极小时刻。通过采用Wilson-Devinney程序以及O-C方法,分别对南天区样本星的光变曲线和轨道周期变化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一批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相接双星,获得了它们的物理参量。寻找围绕样本星转动的伴星天体,探讨样本星的结构特征和演化状态等。取得了如下的研究结果:1、发现著名的亮食双星TY Pup是一颗极小质量比、极深度的相接双星。揭示它处于相接双星演化的末端,将并合形成快速自转的特殊单星,并产生亮红新星爆发。通过O-C曲线的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近距离的伴星天体,表明伴星天体可能在双星的早期动力学相互作用和晚期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获得了大熊座W型相接双星RW Dor的两套完整的光变曲线,发现它是一个W次型的大质量比浅度相接双星。同时发现它的轨道周期在长期减小的基础上叠加小变幅的周期性变化。轨道周期的长期较小和较浅的相接度表明它是新形成的相接双星。揭示了RW Dor是一颗通过情况A物质交流演化而来的相接双星,并将演化成相接度更高的相接双星系统。轨道周期的周期性变化表明系统中可能存在褐矮星第三天,对探讨小质量亚恒星天体的形成等提供了丰富的线索。3、获得了极短周期双星YZ Phe的多套完整的光变曲线,并结合其它巡天资料发现YZ Phe的光变曲线随时间存在周期性变化,揭示了YZ Phe存在类似于太阳的磁活动周。通过光变曲线的分析发现子星表明存在黑子活动。与RW Dor一样,其轨道周期在长期减小的基础上也叠加小变幅的周期性变化。轨道周期的周期性变化揭示系统中的伴星天体是一颗小质量的冷星。4、获得了两个被忽视的周期相近的双星AV Pup和AY Pup的新测光资料,并通过分析发现它们分别属于浅度和中度相接的W次型相接双星。AV Pup的质量比高达0.852,而AY Pup的质量比近为0.43。通过O-C曲线的分析,发现AV Pup的轨道周期在长期增加,而AY Pup的轨道周期在长期减小。这些发现表明它们可能处于不同的演化阶段,即:AV Pup处于TRO主导阶段,而AY Pup处于AML主导的不同演化阶段。另外,与前面的几个源一样,这两颗相接双星的O-C也可能存在周期性变化,揭示了第三天体的存在,也表明第三天体在相接双星中已经是普遍的。
其他文献
本论文重点研究光谱成像仪的关键性能参数——信噪比,主要内容包括:1、首先介绍光谱成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对光谱成像技术进行分类归纳,介绍采用较多的色散型光谱仪和干涉型光谱仪的分光技术,介绍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概况。2、介绍空间目标光谱探测国内外发展概况,并对利用光谱探测技术进行空间目标探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3、介绍大孔径静态干涉光谱仪LASIS的工作原理,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案进行空间目标探测,总结该光谱仪
性比理论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进化生物学研究较为成功的领域之一。根据局域配偶竞争理论预测,非传粉小蜂性比(雄性后代数量占总后代数量的比例)偏雌,随着在单个榕果上产卵的繁殖雌蜂数量的增加,后代性比逐渐上升;当繁殖雌蜂数量相同时,交配模式遵循部分局域配偶竞争的非传粉小蜂的性比高于遵循局域配偶竞争的非传粉小蜂。直到目前为止,关于非传粉小蜂的性比对局域配偶竞争的响应机制的研究主要是在自然种群
2016年,《不眠之夜》登陆上海,开创开放剧场,创建新型观演关系,得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同时也挖掘出了中国沉浸式剧场的巨大市场。相较传统剧院,沉浸式的剧场拥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即不受外界干扰的集中式体验,使访问者能完全沉浸在内容中。我国的沉浸式戏剧发展才刚刚起步,本文将从《不眠之夜》中的环境设计出发总结沉浸式剧院的特点并探究其环境设计的要点。
太阳暗条是太阳大气中最为特殊的现象之一,它们由低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组成,动态地悬浮在高温稀薄的日冕中。当这些等离子体在日面中心的时候,其呈现为暗的条状结构,称之为暗条;当在日面边缘的时候,它们则表现为明亮的发射物体结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日珥。这些暗条往往处在磁场极性反转线的上方。对暗条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太阳物理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之一。由于色球层和日冕中的磁场难以测量,暗条的具体结构是怎样尚未清
豆科金合欢属植物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树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本研究使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大渡岗,普文,景洪,大勐龙,勐仑,勐腊,曼腊的金合欢属植物羽叶金合欢(Acacia pennata (Linn.) Willd)共7个栽培居群及其对应引种地的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的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探讨其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
射电天文是现代天文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大型射电望远镜的不断建成,射电观测为实现人类的许多科学目标提供了巨大的可能。射电望远镜海量复杂数据的高性能处理和分析是新世纪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ingantU SpEctral Radioheliograph,MUSER)是中国新一代厘米-分米波综合孔径望远镜,在400MHz15GHz频率范围内同时以高时间、高空间和高频率分辨率对
在费米望远镜(Fermi LAT)升空后,对于耀变体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很多不同波段的望远镜也为具有伽玛射线辐射的耀变体(费米耀变体)提供了大量的观测数据,这让我们可以对耀变体的基本平面关系有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同时对于耀变体吸积的模式,喷流的成分,演化以及与其他种类星体的统一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论证。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耀变体与伽玛射线爆的基本平面关系。第一章综述了对于基本平面的发现以
吸积白矮星是一类处于密近双星系统中从伴星吸积物质的白矮星。白矮星吸积物质在恒星演化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双星演化和吸积物理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与许多天体的形成密切相关,例如,超新星、激变变星、共生星、毫秒脉冲双星、超软X射线源、引力波源等。然而,目前对吸积白矮星的研究尚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比如物质转移到白矮星表面后的积累与损失过程,吸积的物质在白矮星表面燃烧情况以及白矮星最终命运等。本论文详细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其内部磁场的变化导致太阳活动现象的爆发,而太阳的活动现象与人类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对太阳进行实时监视、预报以及研究其内部的变化内容。通过太阳光谱可以从物理本质上研究太阳大气活动的产生机制与演变规律。长时间、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的二维成像光谱观测是目前太阳光谱观测的主流,在诸多实现太阳二维光谱观测仪器中,经典的光栅光谱仪无疑是各个太阳望远镜必备仪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
化学组成特殊星(Chemically Peculiar Star,即CP星)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元素丰度的恒星,主要表现为光谱上有异常强或弱的元素线。这类星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尚不清楚。CP星主要由B型、A型以及F型主序星组成。这类星在双星中的比例很高,其中金属线性Am星的双星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且发现部分Am星处于食双星中。食双星作为获取恒星质量、半径等基本物理参量的主要来源,可为研究Am星乃至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