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资料研究年轻恒牙酸蚀症的分布情况,并测定上下颌年轻恒牙分别被可口可乐和Gluma磷酸酸蚀剂酸蚀前后的显微硬度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微观表面形貌,以探讨上下颌年轻恒牙酸蚀易感性差异的可能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上下颌年轻恒牙釉质的最佳酸蚀时间。方法:收集20例口腔美容科年轻恒牙酸蚀症患者,分析其酸蚀症牙位分布情况;收集口腔颌面外科门诊160颗因正畸减数拔除的新鲜上下颌年轻恒前磨牙,用于制备颊面中1/3—颈1/3的5?mm×5?mm的釉质标本块。釉质块除观察区外其余各面涂布两层耐酸指甲油,并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四周,磨平底面。上下颌牙齿分别分为可乐酸蚀组,磷酸酸蚀组和空白对照组,单颌各有9组,每组各8颗釉质块。可乐酸蚀组按时间梯度分为5min组,15min组,30min组,60min组;磷酸酸蚀组按时间梯度分为15s组,30s组,45s组,60s组;空白对照组样本则置于去离子水中进行对照。检测各组样本酸蚀前后显微硬度变化值,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釉质酸蚀后微观变化。结果:1.上下颌牙齿酸蚀的好发牙位并不相同,分别有69.64%的上颌牙齿和47.86%的下颌牙齿出现了牙齿酸蚀,上下颌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酸蚀时间后,上下颌牙齿显微硬度随酸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可乐组釉质显微硬度变化与酸蚀时间大致呈简单线性关系。3.显微硬度结果显示:可乐酸蚀组:除5min酸蚀组外,其他3组间上下颌牙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磷酸酸蚀组:除15s酸蚀组外,其余3组上下颌牙齿显微硬度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SEM结果显示:随酸蚀时间延长,釉质表面脱矿程度加重,釉质由初始的鱼鳞状及蜂窝状逐渐转变为大小不等较深的弹坑样凹陷,随酸蚀时间延长,呈现明显过度酸蚀样改变,凹陷深度变浅。高倍镜下可见排列规则的釉柱晶体变得圆钝,并逐渐丧失了形态。但无论是可乐组还是磷酸组,扫描电镜显示,在一定时间内上颌牙齿受酸蚀程度稍重于下颌牙齿。5.可乐组超过30min或磷酸组超过45s时,上下颌牙齿均出现不可逆性破坏,但上颌牙齿脱矿程度更重。磷酸组上颌牙齿酸蚀30s和下颌牙齿酸蚀45s时,SEM显示釉柱凹陷较深,排列较规则,结构最为清晰,酸蚀程度适中。结论:1.上颌年轻恒牙釉质酸蚀易感性略高于下颌。2.30s和45s可能分别是上下颌年轻恒牙釉质的最佳酸蚀时间。3.短时间内可乐累计饮用时间最好少于30min,以免造成牙齿不可逆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