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领域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勒菲弗尔(1992)提出的翻译改写理论使翻译文学不再作为外来文化被边缘化,而是与译入国文化产生了密切互动,提高了自己的地位。本论文所选文本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人间天堂》,该书被称为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编年史,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而中国对菲茨杰拉德作品的翻译研究起步较晚,经历了从否定到充分肯定的过程。本研究不但丰富了国内菲茨杰拉德文学研究,也丰富了翻译的文化转向研究。本研究收集了《人间天堂》四个中文译本(张彦敏(2009)、姚乃强(2013)、吴建国(2016)、金绍禹(2016))对其进行翻译文化研究,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1.菲茨杰拉德《人间天堂》四个中译本的总体语言风格是什么样的?2.21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对四个中译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四个中译本又如何回应了这些影响?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四个译本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四译本的总体翻译风格都采用了归化译法,都偏好使用第一、第二人称。张彦敏译本的词汇密度较大,姚乃强译本的名词使用比例最大,偏向于运用短句。吴建国译本的词汇的使用最接近于源文本且译本长句最多。金绍禹译本无论是词汇密度、高频词还是平均句长都在四译本中处于折中水平。2.(1)从意识形态来看,21世纪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姚乃强和金绍禹选择了直译人称代词,张彦敏非常注意宗教词的翻译,吴建国译本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式翻译西方文化词,直译色情词,金绍禹译本直接意译。(2)从诗学角度来看,在句子结构方面,吴建国和金绍禹译本把英语长句译成汉语简句,张彦敏和姚乃强译本试图使译文与英语长句结构相似。在语言风格方面,吴建国喜欢使用中国特色词汇,其余三人倾向直译。(3)从赞助人角度来看,21世纪初,虽然四个出版社的规模和风格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选择出版《人间天堂》中译本,说明《人间天堂》在21世纪契合了当下的社会文化环境,符合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3.中国的礼仪文明是和传统宗教以人为本这两点在张彦敏译本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姚乃强无论是从词汇、句法还是文化层面都选择直译,这也迎合了广大普通读者的口味。吴建国译本是与社会文化互动最多的一个译本,注重对尊称的翻译,极具汉语特色的语言表达,四字格的使用以及色情词直译,金绍禹比较关注具有文化意象的词汇,擅长将英语长句译成汉语短句。因此,翻译与社会文化具有互动关系,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经过翻译进入中国,反映了21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的需求,这也是对菲茨杰拉德文学作品研究的深入和补充。而当下的中国接受了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证明它契合了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对我们当今的青年文化具有借鉴和反思的作用。而正是由于《人间天堂》中描述的“青年文化”与当今社会文化的吻合,此书才得以传播和翻译,被广大读者所接受。本研究既反映了菲茨杰拉德作品在中国研究的深入和传播,又反映了当代“青年文化”的特点,值得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