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解和透视《百家讲坛》节目所引发的“百家讲坛”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节目本身,亦不能囿于传播学的学科界限,而应该从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角度出发,深入挖掘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和社会逻辑,找出电视媒介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效力的。 本研究结合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和精神价值困惑,以《百家讲坛》及其引发的“百家讲坛”现象为个案,将“电视媒介如何改造和传播传统文化”这一议题置于消费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中,深入地阐释了电视对传统文化的改造方式和传播策略。具体来说,本研究首先系统地解读了《百家讲坛》栏目的创办过程、语言方式、以及故事化、明星化的传播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视媒介在传统文化传播和再生产中的手段、策略、角色与功能。最后,本文针对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传统文化传播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解决措施,诸如精英文化的大众化、电视文化的品牌化运作,等等。 作为一档思想文化类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是电视媒体和传统文化、知识精英和社会大众的有机结合。它从现代生活的视角审视传统文化,以平民生活的立场看待文化价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征学理思想。由于“收视率”这一硬性指挥棒的作用,使《百家讲坛》节目过于注重外在的表现技巧,而忽视了内容的文化底蕴。因而,既不能单纯地用学术的眼光来审视《百家讲坛》,也不能抛弃传承历史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如何明确节目的定位,正确处理精英文化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关系,权衡文化责任和商业利益之间的轻重,需要电视工作者和媒体人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