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环糊精(β-CD)的分子因具有特殊空腔,可以依据空腔大小、疏水作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等进行分子识别。药物分子与β-CD形成环糊精包合物后,药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显著改善,为药物的新型制剂、药物缓释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手段。但由于β-CD本身溶解度低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制约。β-CD的伯羟基或仲羟基通过生成醚、酯转换成含有其它功能团的β-CD衍生物,以满足对β-CD的不同需要。同时经过聚合后得到的β-CD聚合物是含有多个β-CD单元的衍生物,既具有聚合物的良好性能,又保持了β-CD结构特征。药物与β-CD形成包合物后能提高药物稳定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这使β-CD在药物缓释研究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β-CD进行了改性,并研究了其对药物的体外缓释性能。论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Pβ-CD聚合物缓释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以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Pβ-CD)、明胶、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共混后制备得到三元复合膜,采用FTIR对聚合物和复合膜的组成进行表征。以头孢哗啉钠(CZS)为对象,研究了Pβ-CD的含量对CZS的缓释效果的影响。缓释时间随Pβ-CD的含量增加而增长,故含Pβ-CD为38%的膜药物释放周期最长,为132h。结果表明,Pβ-CD复合膜对CZS具有较好的的缓释效果,可以作为这一药物的缓释载体。2.甘氨酸改性β-CD复合膜的制备及缓释性质研究。通过以单-(6-2-对甲苯磺酰基)β-CD为中间体,制备得到甘氨酸-β-CD。以衍生的甘氨酸-β-CD和PVA共混得到药物缓释复合膜,并研究其对环丙沙星的缓释性能。对其吸附性质研究发现,膜的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时间为48h,浓度为0.4mg/mL。吸附后的膜进行缓释性能研究得出,交联后的膜缓释速度较未交联的膜缓慢,说明交联有效降低了甘氨酸-β-CD溶蚀速度。3.p-环糊精改性羟基磷灰石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研究。实验以Y-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偶联剂,用β-CD对羟基磷灰石(HAP)进行改性以提高羟基磷灰石的载药能力,从而得到一种新型的药物缓释载体。研究了其对氧氟沙星的吸附和体外缓释性能。采用FTIR对HAP、β-CD改性HAP(HAP-β-CD)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AP-β-CD对氧氟沙星吸附量能够达到14.5mg/g,提高了羟基磷灰石的载药量,其药物释放是一个均匀持续的释放过程,其释放时间均超过10小时,药物通过HAP-β-CD载体达到了控释效果。缓释动力学实验符合Bhaskar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