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句子是由表示客观事实的“命题”和表示说话者主观态度的“情态”两部分组成,这已是语法研究的共识。因此,当一个句子表达否定含义时,就句法结构而言,也可以分为针对命题的否定和针对情态的否定两种。本研究将前者称为“命题否定”,后者称为“情态否定”。这种语法现象在日语和中文当中都存在。日语的情态助动词和中文的能愿动词都表示说话者的主观态度,但笔者调查了两者在否定表达上的对应关系,发现两者并不完全对应,用法上也存在差异。但是,迄今为止,关于命题否定和情态否定的日中对比研究极少,并且,在日语教学当中,通常将命题否定和情态否定都作为情态助动词的否定形式看待,并没有明确说明其区别,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上经常出现错误。日语中,相比起其他的情态助动词,“ハズダ”“ワケダ”“ッモリダ”这三个情态助动词不仅具有命题否定形式和情态否定形式,还具有“Xガ/ハナィ”型情态否定和“Xデ/ハナィ”型情态否定两种不同的情态否定形式。本文将以“ハズダ”“ワケダ”“ッモリダ”这三者为中心进行日中对比研究。第一章的序论中,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章中,在总结了以往研究的成果与不足的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角度、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具体而言,首先从“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抽出日语原文与其对应的中文译文,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探究日语和中文在命题否定和情态否定上的对应关系。即分析日语的否定形式翻译成中文时,采用怎样的形式进行表达,以及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形式等问题。第三章中,首先,通过研究数据的分析,明确了日语的命题否定所对应的中文译文的情况,并分析了日语的命题否定多数情况下翻译成中文的情态否定的原因。口语的命题否定翻译成中文时,半数左右的例句都翻译成其所对应的能愿动词的否定形式。但是,日语使用的是命题否定的形式,而中文译文中,多数情况使用的是情态否定的形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第一,日语中经常使用委婉的表达形式,而中文中则经常使用较为断定的表达形式,来直接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相比起命题否定而言,情态否定所表达的含义更为直接。第二,就中文能愿动词的使用习惯而言,根据语料库的调查数据可知,情态否定比命题否定更为常用。这也与第一点中文经常使用较为断定的表达形式有关。第四章中,主要考察了日语的“Xガ/ハナィ”型情态否定与中文的情态否定之间的对应关系。日语的“Xガ/ハナィ”型情态否定的中文译文中,翻译成中文情态否定的译文数量最多。二者都是对说话者的主观态度进行否定,表示事态或动作不可能成立,从句子构造上来说,这一否定属于情态要素内部的否定。因此,二者在意义及句子构造上存在对应关系。但是,当日语的“Xガ/ハナィ”型情态否定使用其过去式“xガ/ハナカッタ”这一形式,或是与表示转折的连词一起使用时,可以表示“认识与事实的不一致”这一含义。在这种情况下,中文往往采用“并+否定辞”这一形式来进行翻译。第五章中,主要探究了日语的“Xガ/ハナィ”型情态否定多数情况下翻译成中文的“并+否定辞”这一形式的原因。日语的“Xガ/ハナィ”型情态否定翻译成中文时,采用非能愿动词,特别是“并+否定辞”这一形式的译文数量最多。这与“Xガ/ハナィ”型情态否定的翻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二者中文译文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二者自身意义的不同所引起的。“Xガ/ハナィ”型情态否定表示完全否定,但“Xデ/ハナィ”型情态否定并不是对命题内容的完全否定,而是在部分承认事实成立的基础上,对其程度进行否定,或是表达推论与事实不一致的含义。在中文中,能愿动词的情态否定与日语的“Xガ/ハナィ”型情态否定一样,都表示完全否定,而“并+否定辞”这一形式可以表示“程度否定”和“推论否定”,这与日语的“Xデハナィ”型情态否定所表达的含义一致。最后,第六章中,对本文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做了归纳,并阐述了今后的研究课题。例如,为什么日语情态助动词的否定形式会翻译成中文的无标否定形式,其他的日语情态助动词的否定形式翻译成中文时采用怎样的形式进行表达,日语的双重否定翻译成中文时有怎样的特殊性等问题,笔者今后将对这一系列课题继续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