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估慢性氯胺酮给药大鼠受电针治疗前后的学习记忆能力是否有改善。2.观察并比较慢性氯胺酮给药大鼠受电针治疗前后海马及顶叶皮质结构神经元结构是否有改变。3.观察并比较慢性氯胺酮给药大鼠受电针治疗前后海马及顶叶皮质结构神经元中APP、BACE1、PSEN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电针治疗对慢性氯胺酮给药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和调节相关蛋白的可能作用机制,为治疗慢性氯胺酮给药后产生的副作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将SPF级SD健康6周龄雄性大鼠,体重190~210g,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N)、生理盐水组(S)、氯胺酮组(K)、氯胺酮+电针组(KE),每组8只。N组不做处理;K组和KE组以剂量为50mg·kg-1的盐酸氯胺酮进行腹腔注射,每天上午9点腹腔注射一次,连续7天;S组以剂量为2.5ml·kg-1的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每天上午9点腹腔注射一次,连续7天。KE组在每天氯胺酮给药30min后取穴位进行电针治疗,停药后再继续穴位电针治疗7天,疗程共14天;其余三组不予任何治疗措施。以0.25mm×25mm毫针针刺三阴交穴和足三里穴,频率为2Hz,电流为1mA,每天一次,持续30min,左右交替电针。电针治疗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为期6天的水迷宫测试,结束后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是否有差异。对每组大鼠脑片进行尼氏染色观察并比较海马及顶叶皮质神经元结构是否有变化。每小组每只大鼠一侧脑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测APP、BACE1、PSEN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分析各组之间的表达情况是否有差异。结果:1.水迷宫测试结果:在前5天的水迷宫定位导航试验中显示K组、KE组较N组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5);KE组较K组的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P<0.05)。K组较N组在第6天虚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虚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KE组在第6天虚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虚拟平台次数较K组稍增加(P<0.05)。2.尼氏染色结果:N组和S组海马和顶叶皮质区神经细胞排列有序,结构较为完整;K组海马和顶叶皮质区神经细胞膜边缘较模糊,胞核、突触形态和尼氏小体不易辨认且可见部分细胞成空泡状;KE组海马和顶叶皮质区神经细胞结构接近N组。3.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与N组比较,S组海马和顶叶皮质中APP、BACE1、PSEN1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组和KE组海马和顶叶皮质中APP、BACE1、PSEN1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与K组比较,KE组海马和顶叶皮质中APP、BACE1、PSEN1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4.免疫印迹实验结果:与N组比较,S组海马中APP、BACE1、PSEN1蛋白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组和KE组海马和顶叶皮质中APP、BACE1、PSEN1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与K组比较,KE组海马和顶叶皮质中APP、BACE1、PSEN1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改善慢性氯胺酮给药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海马和顶叶皮质区的神经元结构异常变化,并下调氯胺酮诱导的海马和顶叶皮质区APP、BACE1、PSEN1蛋白的过表达,这可能是电针改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元结构异常改变的潜在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