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改良剂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有机碳组分及其官能团组成的影响,可为复垦土壤结构的合理改良及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田间试验设置在位于太原市古交的屯兰煤矿区复垦基地,室内设置培养试验作为验证试验,研究了泥炭、腐殖酸和蛭石加入复垦土壤后土壤团聚体组成和表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各种参数: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R>0.25mm)、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ercentage of Aggregate Destruction,PAD)、平均质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和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D)的演变规律,土壤及各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和红外光谱的变化情况。主要研究结论有:(1)蛭石类物理改良剂的加入能够迅速有效的降低复垦土壤容重,且时效性好,但不随时间的推移有进一步的变化;而泥炭和腐殖酸类外源碳改良剂虽然不能迅速改变复垦土壤容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会逐渐显现出来,且效果较好。(2)泥炭和腐殖酸类外源碳改良剂的加入有利于复垦土壤粉粒的积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细小颗粒因风力侵蚀的损失;蛭石类物理改良剂的加入改变了复垦土壤的粒径分布,增加了砂粒的含量。(3)泥炭和腐殖酸类外源碳改良剂使土壤团聚体组成向大团聚体含量较高的方向演变。泥炭的加入还能够提高复垦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稳定性,但对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加强较弱;腐殖酸的加入能够同时提高复垦土壤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且5%浓度时效果最好,复垦土壤团聚体最稳定;蛭石类物理改良剂能够增加微团聚体的含量,但是抗侵蚀能力较差,且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无明显效果。MWD与GMD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D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这充分说明三者均能很好的反映复垦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且具有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4)泥炭和腐殖酸类外源碳改良剂能够增加复垦土壤总有机碳及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且随改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同时还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起到了保护土壤中有机碳的作用。而且泥炭和腐殖酸的加入还增加了土壤大团聚体的有机碳贡献率,可以看出,外源碳的加入首先是进入到了大团聚体中;蛭石类物理改良剂对复垦土壤总有机碳及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效果不明显,甚至有降低的现象出现。(5)土壤及各团聚体MOC含量基本高于POC含量,但泥炭和腐殖酸类外源碳改良剂的加入增加了复垦土壤中POC的含量,且在浓度达到5%时POC含量超过了MOC,同时还增加了>2mm团聚体中POC的含量;蛭石对POC和MOC含量的影响不明显。(6)根据红外光谱的主要峰值出现波段,可以大致推出本研究土壤有机质的化合物组分主要是由羧酸、醇类、醛类、胺类、苯酚、多糖等物质组成。腐殖酸类改良剂的加入有效增加了土壤及>0.25mm各团聚体中3500-3000cm-1波段处的吸光度,增加了羟基和羧基的含量,增加了复垦土壤的水稳性,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腐殖酸类改良剂加入后首先进入到了大团聚体中。(7)随着时间的推移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会减少,改良剂的加入虽然能增加大团聚体的含量,提高团聚体稳定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现象,但依然不能避免大团聚体在破碎和重组过程中有机碳含量的减少,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同时,1年时和6个月时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可见改良剂添加6个月到1年时效果已经开始降低,若想继续对复垦土壤进行改良需要及时添加改良剂。因此,改良剂的加入能够不同程度上对复垦土壤起到改良作用,其中腐殖酸的效果最好,泥炭次之,蛭石最差。腐殖酸不仅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减缓细小颗粒的损失,增加复垦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而且还增加了土壤中易于与石灰性土壤钙离子结合的羟基和羧基的含量,从而全面增加复垦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及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增加了其中有机碳的含量,从多个方面改善了复垦土壤的结构和质量。但在1年时效果开始降低,需要及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