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实现经济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进步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动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举世瞩目,产业结构随之也发生较大变化,逐步形成以工业为主导并且第三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费,不仅造成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而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跟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有关。因此,本文尝试从产业结构的角度,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能源强度的因素分解分析以及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等方法对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节能提供参考。文章先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现状,通过对我国三次产业的演变和发展趋势分析、能源消费的总体概括分析以及三次产业能源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不合理,特别是工业内部的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80%,而且产值却仅占占工业总产值的50%。因此,要实现节能降耗,一方面要降低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另一方面要对高耗能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耗能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从全国的角度出发,本文分总量和效率研究了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对我国各终端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进行灰色关联的分析得出,按照关联度大小排名依次是: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其他行业、生活能源消费、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水利业,关联度越大,则说明其能源消费走势在2000-2013年间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走势越接近,为通过结构调整来实现节能提高理论依据。而影响能源消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源使用效率,通过使用拉式因素分解的方法,把我国2000-2013年的能源强度变化分解成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然后对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能源强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各个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其中,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是促使我国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而自2011年以来,结构份额越来越大,说明各产业结构变化特别是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对降低能源消耗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效率的份额高达1317%,而结构份额为-17%。因此,要降低我国的能源消费强度,即提高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必须要重视技术的作用,提高各产业的技术水平。从区域的角度出发,本文基于2000-2012年的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以能源消费总量为因变量,以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以及人口增长为自变量的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要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来制定适宜的节能政策。通过全文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要实现要实现节能必须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要进行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而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由于工业化水平不同,因此各区域要根据地区实际制定适宜的节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