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代中国文学中有关“历史叙事”的演变,对这些叙事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意识的变迁、特别是对当代出现的新历史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梳理并分析了其流变的过程、轨迹、逻辑与特点,并对比较典范地体现着这种新历史主义叙事理念的作家进行了个案的分析。 从传统文学中的历史叙事看,中国有着特别丰富和复杂的历史叙述的经验类型,而这些丰富的历史思想,以及历史叙述的修辞要素,同当代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新历史主义的思想之间,有着广泛的一致之处。当代中国的作家们出于对旧式的主流化历史叙述的改造与修正的自觉,从传统的历史叙事和当代西方的新历史注意叙事思想中吸收了丰富的思想营养,从而创造出大量的新历史主义叙事的文本,这些作品大都具有相当的历史深度、厚重而富有创意的历史意识、以及较高叙事艺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持续时间长达十余年、在当前仍在继续延伸着的“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思潮”。 本文是一个关于“文学中的历史叙事”的研究,所涉及的理论问题的范围比较广泛,历史意识、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类学、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女性主义,这些概念都在不同语境下被使用;这同时也是一个“历史美学”的研究,涉及到叙事、叙事学、修辞学、历史诗学、小说美学、文化诗学、复调理论等等“方法”范畴的概念。 在引言中,对选题的宗旨以及题目的内涵、外延、相关的一些概念作了探讨。正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对“中国文学中的历史叙事传统”的追溯:探讨了中国文学中“小说”这一文类与“历史叙事”之间的渊源关系,传统小说中的人本主义与生命本体论的历史观、其悲剧本质的历史诗学与美学理念、其循环论与非主流的历史伦理;第二章是对“当代红色叙事中的历史观”的分析:探讨了其“红色历史编纂学”的由来,红色官史小说中的“伪现实主义”、“把个人叙事装饰为革命叙事”的特点、其“革命”外表下装裹着的“旧式”的叙事模型等等,还以《青春之歌》为例分析了由小布尔乔亚叙事改装为革命叙事的奥秘;第三章是对“启蒙历史叙事的重现与转型”的梳理:分析了寻根文学中所包含的启蒙历史主义意识——从最早的民俗学趣味、到寻根诗歌中“文化民族主义”的突然高涨、还有寻根小说中所包含的各种新型的历史思想,还以稍后的扎西达娃的《西藏,隐秘岁月》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为例,探讨了其由启蒙历史主义向新历史主义过渡的特点;第四章是对“新历史主义叙事的现象与特征”的分析,先是梳理了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从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末期所出现的大量现象和演变的轨迹,而后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新历史主义叙事的特征,其基本尺度、还有“新”与“旧”的关系等等;此后第五、六、七章分别就余华和莫言的历史叙事、还有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的类似新历史主义的历史意识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