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_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代中国文学中有关“历史叙事”的演变,对这些叙事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意识的变迁、特别是对当代出现的新历史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梳理并分析了其流变的过程、轨迹、逻辑与特点,并对比较典范地体现着这种新历史主义叙事理念的作家进行了个案的分析。  从传统文学中的历史叙事看,中国有着特别丰富和复杂的历史叙述的经验类型,而这些丰富的历史思想,以及历史叙述的修辞要素,同当代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新历史主义的思想之间,有着广泛的一致之处。当代中国的作家们出于对旧式的主流化历史叙述的改造与修正的自觉,从传统的历史叙事和当代西方的新历史注意叙事思想中吸收了丰富的思想营养,从而创造出大量的新历史主义叙事的文本,这些作品大都具有相当的历史深度、厚重而富有创意的历史意识、以及较高叙事艺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持续时间长达十余年、在当前仍在继续延伸着的“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思潮”。  本文是一个关于“文学中的历史叙事”的研究,所涉及的理论问题的范围比较广泛,历史意识、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类学、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女性主义,这些概念都在不同语境下被使用;这同时也是一个“历史美学”的研究,涉及到叙事、叙事学、修辞学、历史诗学、小说美学、文化诗学、复调理论等等“方法”范畴的概念。  在引言中,对选题的宗旨以及题目的内涵、外延、相关的一些概念作了探讨。正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对“中国文学中的历史叙事传统”的追溯:探讨了中国文学中“小说”这一文类与“历史叙事”之间的渊源关系,传统小说中的人本主义与生命本体论的历史观、其悲剧本质的历史诗学与美学理念、其循环论与非主流的历史伦理;第二章是对“当代红色叙事中的历史观”的分析:探讨了其“红色历史编纂学”的由来,红色官史小说中的“伪现实主义”、“把个人叙事装饰为革命叙事”的特点、其“革命”外表下装裹着的“旧式”的叙事模型等等,还以《青春之歌》为例分析了由小布尔乔亚叙事改装为革命叙事的奥秘;第三章是对“启蒙历史叙事的重现与转型”的梳理:分析了寻根文学中所包含的启蒙历史主义意识——从最早的民俗学趣味、到寻根诗歌中“文化民族主义”的突然高涨、还有寻根小说中所包含的各种新型的历史思想,还以稍后的扎西达娃的《西藏,隐秘岁月》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为例,探讨了其由启蒙历史主义向新历史主义过渡的特点;第四章是对“新历史主义叙事的现象与特征”的分析,先是梳理了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从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末期所出现的大量现象和演变的轨迹,而后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新历史主义叙事的特征,其基本尺度、还有“新”与“旧”的关系等等;此后第五、六、七章分别就余华和莫言的历史叙事、还有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的类似新历史主义的历史意识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所谓网络文学,在此专指网络原创文学,即首先在网络上发表、并在网络上传播的以数字文本形式存在的各类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的出现为当今的文学园地增添了一个崭新的文学类型
结合全国两会和青荣城际铁路开通这两个在全国和省内备受关注的时政大事,我想分享一些利用新媒体做好政经新闻的新手段。使用大数据是我们近年来常运用的手段,它能把高高在上
本文试图以“现代性”为视角对茅盾的作品进行解读。笔者选取“现代”的视角的原因有两个:一、鸦片战争以来,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中国进入了现代化阶段。对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国
南宋末年诗人兼出版商陈起,以其刊印《江湖》诸集引起了出版界和文学研究界两方面的研究兴趣。然而研究出版史的学者仅限于对其出版活动的总结,没有探讨隐藏于出版活动之后的思
南京城算不得大,却需多花些时日慢慢细品方能体味它的曼妙,这里提供了另一个在南京度过24小时的样本。 Nanjing city can not be large, but need to spend more time slowl
“悲士不遇”是中国古代文学恒久而普遍的主题之一。在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汉代辞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这一主题。这一主题客观地反映了汉代社会中士人的现实处境和丰富幽
《旧唐书》与《新唐书》都是记载"唐有天下几三百年"的官修正史,二者都为古今唐代文史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是二者对唐史的记载也存有许多的差异与讹误,必须"详辨而慎取之"
西方女权主义文论作为现代西方文论的强有力的一支在20世纪80年代走入中国文坛,并和西方其他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一起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现有的文学观念、创作模式和理论批评,由于女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先后掀起了两场颇具规模,而又令世人瞩目的儒教的儒学复兴运动。第一场运动发生在1894年至1911年之间,倡导人是当时中国移民社群中著
本文试图将胡适的白话文理论置于现代性维度中,探讨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与现代性及传统性的关系,并以此考察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坐标上的位置。  首先,论文考察了胡适的白话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