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长肌球蛋白轻链激酶(L-MLCK)氨基末端的2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2Ig)和5DFRXXL序列与微丝的结合和促使丝状肌动蛋白(F-actin)聚集成束的特性。
方法:构建分别带有L-MLCK氨基末端不同片段的EGFP融合质粒,并将这些质粒转染到NIH3T3细胞内,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分布特点,以确定L-MLCK氨基末端与微丝的结合位点;构建分别带有L-MLCK氨基末端2Ig结构和5DFRXXL序列的质粒,然后将其转化到细菌中,诱导表达了HA标记的重组2Ig和5DFRXXL蛋白;通过结合动力学实验分析重组2Ig及5DFRXXL蛋白与肌丝或F-actin的结合能力;应用交联实验来证明重组2Ig、5DFRXXL蛋白促使F-actin聚集成束的特性;再用激光共聚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F-actin聚集成束的形态学特点。
结果:通过观察转染了EGFP融合质粒的细胞,发现在L-MLCK的N端6个Ig样结构中,只有2Ig和6Ig结构(包含了2Ig)能够与微丝结合,由此确定了L-MLCK的N端与微丝的结合位点为2Ig蛋白;结合动力学实验的结果显示:2Ig与F-actin的解离常数KD为0.40±0.1μM,5DFRXXL蛋白与F-actin的KD为0.41±0.1μM,二者均与F-actin有较高的亲和力,并且2Ig与肌丝和F-actin的KD值相似,说明2Ig是直接与F-actin结合的;交联实验证明2Ig和5DFRXXL蛋白都能有效地交联F-actin,使其聚集成束;激光共聚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显示:F-actin纤维在重组2Ig或5DFRXXL蛋白的作用下能够形成典型的F-actin蛋白束。
结论:1)L-MLCK氨基末端与微丝结合的位点是2Ig区域;2)2Ig和5DFRXXL区域均直接与F-actin结合,且有较强的结合能力;3)2Ig和5DFRXXL区域能够促使F-actin聚集成束;4)L-MLCK除了能够通过其磷酸激酶活性控制细胞收缩外,还可能作为一个新的F-actin集束蛋白作用于细胞骨架,是一个收缩-骨架形成的耦连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