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国内贸易持续高速增长。由于集装箱运输发展与社会经济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集装箱码头作为世界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对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集装箱运输方式获得了蓬勃发展,相应地也推动了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在这种形势之下,各级政府对于集装箱码头的发展高度重视,给予了多种支持,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也由南到北如火如茶地进行,建设速度和规模进入了高峰。另一方面,2008年以后,全球金融危机强烈地冲击了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导致我国的经济逐渐由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转变,需求由投资、外贸协调拉动。因此,由于码头建设后吞吐能力的提升和金融危机后经济方式的转型,都加大了我国集装箱码头供过于求的风险。因此,如何规划好集装箱码头的建设,科学地确定集装箱码头的规模,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论文以内河集装箱码头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内河集装箱码头的建设规模和启动机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对港口特性、功能及内河集装箱码头建设现状的分析;对内河集装箱码头建设相关的利益主体——政府、港口企业和船公司等的行为分析;对内河集装箱码头建设规模和启动机制的分析等。在研究方法上,从政府、港口企业和船公司的角度对内河集装箱码头的建设规模进行分析,提出码头建设中“均衡规模点”的观点。在阅读和参考大量文献和实地走访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集装箱码头建设规模的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合理地反映了集装箱码头的运行。考虑到集装箱码头规模评价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问题,本文运用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决策优选方法,采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分析,使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以重庆集装箱码头为例,做了进一步的针对性讨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