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前38节解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qc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在与时间》包括“导论”与“正文”。“导论”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论题意义”与“研究方法”。“论题意义”在《导论》中叫做“重提Being问题的必要性”。在《存在与时间》中“论题意义”没有正面展开。海德格尔直接探讨的是历史上导致Being被遗忘的“成见”。海德格尔肯定“成见”本身所包含的某种程度上的逻辑语意的合理性,但否定它的历史效果;认为,“成见”的合理性不应使Being被遗忘。《存在与时间》强调对Being的追问应采用现象学的方法。海德格尔强调现象学的“方法论”意义;强调现象学的内涵是“以直接展示和直接指示的方式加以描述。”就其重视“回归事实本身”来说,海德格尔忠实地继承了胡塞尔,就其要求越出现象的意识性,将“现象”和非意识性的Being等同来说,海德格尔背离了胡塞尔。《存在与时间》的第一主题词是Being,即“存在”。依海德格尔的观点,Being不是存在者,因此不是汉语所说的“什么”或“什么东西”。在肯定"Being不是什么”之后可以就"Being是些什么”给出一些言说。Being不是存在者,不是“什么”,但Being又是存在者的Being。除了不是存在者,Being“什么都是”。Being具有不可言说性。但同时,Being又是“言说”中的生存经验。Being是被言说的。Being是当下具体的、非对象化的、非实体性的事实、事态、过程、情形。Being的非实体性既蕴含“统一性”,又蕴含无限多样性。Being作为范畴以其内在的逻辑内涵超越了特定时代的多种重大矛盾。“此在”是《存在与时间》的又一基本范畴。此在是人。在概念上,“人”不等于Being。但海德格尔强调对Being的研究要从对“此在”的研究入手。海德格尔关于“生存两重性”的论述、关于此在的多种定义性说明,包含了"Being追问”与“此在研究”的同一,也隐含了二者的矛盾。海德格尔的“此在论”和历史上的“人论”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联。“在世”是此在生存的实际性。“在世”的核心是“在之中”。“在世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世界和“世界性”的阐释。海德格尔阐释世界和世界性的具体思路是:“打交道”——上手状态——指引——因缘——意蕴。这一思路以及关于世界和世界性的论述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依海德格尔,此在生存有两种品格:本真性和非本真性。两种品格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展开。“本真性”展开为“非常人性自我”和“非沉沦”;“非本真性”展开为“常人性自我”与“沉沦”。“现身”和“领会”是此在生存的两种源始样式。“现身”关注的是“有情绪”这一现象。“有情绪”的本质是它的“展开性”。“有情绪”的“展开性”使“现身”同传统情感论所讨论的“情感”构成鲜明的区别。“领会”的实质是“生存性在世的开展”。“领会”虽是传统哲学重视的范畴,但海德格尔的领会与传统的理解有重大不同。
其他文献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人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红,是嘉兴南湖的红色航船,是八一南
泰戈尔,这位印度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和思想不仅穿越了国界,而且穿透了世纪,在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他那“爱”的呼唤和心灵和谐的快乐。泰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迅猛的发展。但是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已经难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随着人力资本和知识逐渐作为生产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之中,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形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用水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由于村镇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专业的污水处理人员,现有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不适合农村生活污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新的生产要素对传统企业的生产观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大企业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纷纷开始正视住互联网时代的特殊机遇,利用互
胆主决断的功能不仅对应脏腑之胆,更与五运六气初之气"厥阴风木"所对应的春生之机关系密切。《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十一藏取决于胆",强调的是"胆"的决断功能主宰着主气"厥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传递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载体。通过绩效目标的有效设定明确各级部门和员工的责任和绩效指标,并通过评价手段促使绩效目标的实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决策,连续几年大规模增加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使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在招生人
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进行必要的方法论反思 ,正确解决以什么方式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术语 ,依据什么标准评判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依
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的前身是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在推动金融业竞争、安排就业人员、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城市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