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uent软件的喷雾脱硫工艺的仿真模拟研究

来源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75838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日益重视生活的质量,然而由于二氧化硫所导致的对于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危害使得公众谈之色变,而钢铁及焦化等行业更是二氧化硫的主要排放点。近年来,随着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的正式实施,脱硫技术的应用对工业需求越来越重要,基于计算模拟的脱硫工艺设计与优化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喷雾干燥塔为研究对象,基于CFD技术并通过fluent仿真软件对旋转喷雾半干法脱硫过程中的操作参数进行了模拟及分析。首先,在一定的假设简化的基础上,利用建模软件建立物理模型和网格划分软件将研究对象划分为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其次,由于脱硫塔的流场由烟气中的连续相和液滴中的离散相组成,所以选取了湍流模型(k-ε模型)和离散相模型(DPM模型)作为理论基础。采用有限体积法、SIMPLE算法和显式差分格式,以入口速度和压力为初始条件,利用UDF函数在ANSYS fluent软件中嵌入SO2在气液中的传质过程并对脱硫塔内的速度、压力和离散相分布等物理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一、研究了实际生产中工艺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为了确定二氧化硫吸附活性组分的含量和类型,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不同部位的中间产物组成。结果表明,脱硫灰固体由碳酸钠、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组成,灰渣和喷浆主要由碳酸钠和硫酸钠组成;在一般操作条件下,适量的Na2CO3/SO2的摩尔比和较大的液气比有利于降低传质阻力延长浆滴干燥时间,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二、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分析了不同物理模型、烟气速度、入口压力对脱硫塔内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影响。原模型内部流场分布不均匀,严重影响了气液传质过程,脱硫效率低。增大或减小入口流量不能改变内部流场的分布规律进而提高传质效果,而盲目增大流量会增加压降导致运行成本增加。当入口形状由圆形变为矩形时,低速区的面积在塔的中下部增大,而湍流强度在同一部分略有减小,说明圆形入口形状更有利于塔内流场的分布。随着入口夹角的增大双入口型下的流场分布变差,因此双入口下的小入口夹角可以显著提高流场分布均匀性改善气液传质。三、在连续相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改变离散相参数并设计了三种操作条件下的九种工况,分别研究了液滴温度、喷射速度和喷射角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本部分选取适合颗粒相的离散相模型,利用商用软件ANSYS fluent对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工况A中,以50℃的液滴温度为最佳操作条件,脱硫效率可达94.8%;在工况B中,最佳喷射速度为15m/s,脱硫效率可达88.2%;在工况C中,最佳喷射角度为60o,脱硫效率可达到89.8%。在相应的工作条件下,随着上述操作条件的变化,脱硫效率均可满足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灌区节水工程应用PP纤维混凝土新材料的实例,介绍设计、施工及工程效益,并且提出相关的建议.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现代国家之所以能够取代传统国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国家比传统国家拥有更为强大的竞争力。现代国家竞争力有其生成机理:首先,现代国家是一个想象的“政治共
<正>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膨大后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
水稻一次性施用“新农科”控释肥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施肥与常规分次施肥相比,氮、磷施用量分别节省18.13%和29.30%,但钾用量增加6.94%;每667 m2增产稻谷36.4 kg,增产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地质勘察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高速公路建设地点进行实地的勘察,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高速公路建设场地地质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探讨了高速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拥有法律规定的立法权.自治机关的立法权主要是制定和变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机关和政府行使自治权力的法律标志.自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能力培养及风险警示录教学在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12月在心胸外科实习的护生42名作为对照组,2017年3~12月实习的护生42名作为观察组,两组学
1问题的提出目前,采煤机装机功率不断增大,其装备和维护费用也越来越高。除了原有的控制操作和保护动作之外,采煤机监测控制系统记录和存储大量的运行过程数据,现要求实时反映给
日前,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统一部署,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查处了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的企业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具体情况为: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外购
能源与环境问题始终伴随着科技发展,二氧化碳过度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可再生电能驱动、实现封闭碳循环、产生高附加值化学品的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是解决能源危机与全球变暖的有效手段。然而,二氧化碳电还原转化技术仍然面临:(1)催化剂活性受限;(2)电还原反应路径复杂,机理尚待进一步揭示;(3)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性能之间的联系模糊等问题。掺杂、原子空位、晶界等缺陷催化剂,其表面结构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