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新课标中“表现”领域包含了“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四项内容,把四项内容整合在一个领域中学习,有利于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但有些音乐老师对这个改变理解不到位,认为把识读乐谱整合在一起时视唱教学就变得不重要,因此在教学中一带而过,甚至忽略这个步骤,导致学生在小学阶段识谱基础没有打牢,视唱能力偏低,当进入初中音乐课的视唱学习中会感到更加困难。视唱是学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中“表现”领域包含了“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四项内容,把四项内容整合在一个领域中学习,有利于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但有些音乐老师对这个改变理解不到位,认为把识读乐谱整合在一起时视唱教学就变得不重要,因此在教学中一带而过,甚至忽略这个步骤,导致学生在小学阶段识谱基础没有打牢,视唱能力偏低,当进入初中音乐课的视唱学习中会感到更加困难。视唱是学习音乐所要具备的基础,要求音高、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记号都准确按照谱子演唱,是一项综合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学习音乐,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帮助学生认识音乐魅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视唱也包含了乐理基础知识以及音乐技能知识的练习,这对于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表现力的提升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音乐艺术修养的同时锻炼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本文结合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论述了初中音乐视唱教学的现状。首先查阅国内视唱教学的文献,将初中音乐视唱教学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其次阐述视唱的重要性,即对培养初中生的音乐想象力、内心听觉、审美能力以及记忆能力有着重大作用;接着对人教版音乐教材与人音版音乐教材中的视唱内容进行分析与对比并以此作为本论文的材料依据;然后以梁平区聚奎镇初级中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到聚奎镇初级中学进行实地调查,对聚奎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与音乐老师进行相关访谈以及对该校的视唱课堂实录,从中去寻找初中生视唱能力薄弱的原因是什么?音乐教师视唱教学不佳的原因又是什么?最后针对聚奎中学视唱问题,提出了一些初中音乐视唱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对当前初中音乐视唱教学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与对策。
其他文献
汉语的语调意为说话时的腔调,语气意为说话时的口气,二者对声乐作品的演唱润色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声乐演唱中运用好语调、语气,能够增强演唱的表现力,更好地展现作品的音乐形象,更好地抒发作品的情感。本文以歌曲《秋天的枫叶》为研究对象,以汉语语调、语气为视角进行分析与研究,借鉴语音学相关知识,揭示了汉语语调、语气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作品分析其作用所在。进一步结合自身演唱《秋天的枫叶》时的实践经
本文以湘版教材中“键盘上的舞蹈”为例,试图对音乐欣赏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重要性进行整理与阐述,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如何运用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进行实际教学应用,希望能为相关欣赏教学课提供借鉴与参考。中学音乐欣赏课主要在于使学生通过听觉感知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听觉的审美享受、精神愉悦和理性认识的满足活动,本身就包含了感性的感悟音乐与理性思维的两个方面。本文则从此论点出发,首先,论述一般
近年来,古筝学习成为了一股热潮,推动了古筝教育的发展,小学也开设了以课外活动为主的古筝课程。但目前的古筝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兴趣低下,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学生难以坚持学习等,不利于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以及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因此,如何改善目前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古筝教育从业者急需解决的难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被教育界广泛采用,是目前极富盛名、被公认十分优秀的教学法之一
中国民歌源远流长,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四川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部分,它资源丰富,极具特色,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好久没到这方来》作为四川创作民歌中的一首,在川渝地区家喻户晓,它旋律优美,节奏快慢交替,具有自身浓郁的艺术魅力。同时,它展示了“土地改革”后,人民努力建设家乡,家乡一片欣欣向荣的新面貌的情景,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热爱祖国,建设家园的热情,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本文分为绪论、三个章
雷斯庇基作为20世纪初期意大利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创作的音乐作品不胜枚举,在交响乐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同时,在声乐作品的创作上也是颇有自己的风格,且耐人回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于1905年创作的艺术歌曲《Notte》,它作为雷斯庇基一生中比较著名的声乐作品之一,非常具有研究和推广的价值。本文以艺术歌曲《Notte》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自身艺术实践,通过第一章对作曲家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第二
琵琶曲《夕阳箫鼓》是我国器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旋律优美动听,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流传。本文对两首取材自同一琵琶曲《夕阳箫鼓》旋律的钢琴改编曲进行分析与比较,一首是陆华柏先生的《浔阳古调》,另一首是黎英海先生的《夕阳箫鼓》。本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原琵琶曲和两首钢琴改编曲的作曲家生平、创作背景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从两首改编曲的曲式分析、和声运用特点和对传统乐器的模仿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因此对于中国作曲家而言,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进行创作就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断桥——小青的歌》就是一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创作歌曲。通过对歌曲选用题材《白蛇传》相关文献的研究,对歌曲的创作特点及人物情感进行分析,结合笔者累积的演唱及舞台经验,对歌曲的演唱进行探究。首先对歌曲音乐本体、特征及风格进行分析;其次对歌曲中小青的人物情感进行分析;最后
艺术歌曲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歌曲,其中包括作曲家以中国古诗词为素材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类歌曲现在已经成为声乐界广为传唱的歌曲类型,在国内外各大声乐比赛和高校中成为必唱曲目,可见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重要性。本文以赵季平老师的《别董大》为例,从词曲作者、作品概述、音乐本体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演唱经验,从气息的处理、声音的运用、语言的表达、舞台的表现几方面进行演唱研究,
2020年10月16日,国务院最新通知:将音乐艺术全面纳入中考改革,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有关情况,对于不同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探索把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由此可见,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美育的重要性,学校也开始逐渐重视美育教育,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里占有重要的比重。目前,一些城
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是歌剧《图兰朵》中的一首经典唱段,它短小精练、感情鲜明,清晰、准确地勾勒出柳儿的人物形象及其人物内心活动,具有极强艺术魅力,是女高音声乐学习的炼金石。本文以这首咏叹调为例,对如何在演唱中诠释柳儿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本课题的选题缘由及研究现状,第一部分是歌剧中柳儿这一人物形象的诞生,通过普契尼的歌剧中对女性人物的创作倾向,对其笔下柳儿的人物形象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