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社会运动,抵制一词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世界上最著名的抵制运动莫过于蒙哥马利巴士抵制事件,正是由于这次抵制,公交种族隔离法被撤销,美国民权运动迎来新希望。在中国,大型的抵制事件通常带有民族情绪,如抵制日货、抵制美货、抵制家乐福等,学者们多研究它们在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方面的意义。2009年8月,新浪微博诞生,它以实时传播、便捷表达、互动性强等特点吸引了数亿用户,微博用户利用微博达到发布信息、获取信息、人际交往等目的,而随着微博的日益壮大,它在制造话题、引导舆论等方面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微博不仅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在传播效果方面也突破了以往的网络传播,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网络舆论场。微博抵制事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2012年,王小山抵制蒙牛、李开复抵制《非你莫属》、罗永浩抵制西门子冰箱等事件在微博上掀起轩然大波。本文以王小山抵制蒙牛事件为例,采用蒂利(Charles Tilly)的抗争政治研究框架对微博抵制事件进行研究。文章借用他的研究思路,根据现实情境,从抵制事件的发生源起和意见领袖的动员、抵制过程中的表演和集体行动的逻辑以及抵制活动的结果和遣散三个部分进行分析,结合个案,来分析中国社会下的微博抵制事件以及意见领袖在此类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分析显示,微博抵制事件多由特定事件引发,经过意见领袖参与后被广大网友所认知。意见领袖采用情感与事实相结合的手法呼吁网友参与,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的方式扩大事件影响力,以此促成抵制事件的成功。抵制表演的剧目受意见领袖的个性、经历和对网络媒介的认识的影响,不同的意见领袖会使用不同的表演来吸引大众。动员过程中,新的意见领袖和普通网民参与进来,他们的动机不一而衷,正义讨伐与乌合之众并存。微博抵制事件的影响力同意见领袖的影响力相关,效果由集体态度决定,结果受抵制对象影响。在这场博弈中,意见领袖自始至终都起着先导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在没有更强大的接力者的情况下,他们发起抵制,他们也结束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