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s)星状细胞激活及其促恶性变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胰腺癌是人类已知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症之一,早期诊断及早期防治是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而针对癌前病变和“炎-癌”转变机制的研究被人们寄予厚望。纤维结缔组织反应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分参与胰腺癌进展,但其在胰腺癌前病变中的发生特点及机制尚不明确。方法:通过Masson三色和α-SM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人胰腺上皮内瘤变病灶中的纤维结缔组织反应和胰腺星状细胞的激活;利用Image J软件对病理染色进行半定量分析,对纤维结缔组织反应程度以及星状细胞激活水平与上皮内瘤变级别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人胰腺上皮内瘤变病灶中各促纤维化反应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及定位;通过Pdx1启动子构建胰腺特异表达突变KRAS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建立胰腺上皮内瘤变模型;通过Masson三色染色以及免疫组化,观察小鼠模型中胰腺上皮内瘤变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反应、星状细胞的激活以及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通过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株HPNE和胰腺星状细胞的体外共培养,验证病变的胰腺上皮细胞对于胰腺星状细胞激活过程的影响;通过在上述共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特异性阻断剂,分析HPNE促进胰腺星状细胞激活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结果:人类PanINs病灶中存在显著的纤维结缔组织反应和胰腺星状细胞的激活,并且与胰腺上皮内瘤变的级别成正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anINs病灶的上皮组织内表达多种促纤维化因子,包括TGF-β1、PDGF-BB和Sonic hedgehog,而间质中激活的胰腺星状细胞则能够表达这些因子的受体;通过组织特异性的Pdx-1启动子在胰腺中表达突变KRAS基因能够在小鼠体内复制完整的PanINs病变过程,并且小鼠PanINs病灶中同样能够观察到纤维结缔组织反应和胰腺星状细胞激活,以及各纤维化因子的阳性表达;在体外实验中,KRAS基因突变的HPNE细胞能够显著促进胰腺星状细胞的激活;通过特异性阻滞剂,我们证明上述促胰腺星状细胞激活的作用,可能由包括TGF-β、PDGF和Hedgehog在内的多种促纤维化信号介导。结论:胰腺癌前病变PanINs中存在显著的纤维结缔组织反应和胰腺星状细胞激活,病变的胰腺上皮细胞可能通过TGF-β、PDGF和Hedgehog通路促进胰腺星状细胞的激活。背景:激活的胰腺星状细胞是胰腺癌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促进胰腺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免疫逃避和耐受放化疗,但关于其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甚少。我们的前期研究显示胰腺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的病灶周围存在激活的星状细胞,但激活的胰腺星状细胞是否能够促进胰腺癌前病变的进展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方法:通过细胞计数、CCK-8实验观察胰腺星状细胞共培养对于KRAS基因突变或野生型HPNE细胞的细胞数量的影响;通过EdU实验观察与胰腺星状细胞共培养对于HPNE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星状细胞对于HPNE细胞细胞周期的调控能力,及其对于HPNE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通过qRT-PCR、ELISA、WB和ICC/IF检测IL-6及其受体IL-6R和gp130在胰腺星状细胞、HPNE细胞以及各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上述分子在PanINs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在共培养的条件下,通过特异性siRNA阻断I1-6受体gp130,再次检验胰腺星状细胞对于HPNE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通过磷酸化Western Blot检测与胰腺星状细胞共培养条件下HPNE细胞内各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在共培养的条件下,通过阻断Stat3信号通路,再次观察胰腺星状细胞对于HPNE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是否依然存在;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并利用GSEA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与胰腺星状细胞共培养条件下HPNE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可能分子调控机制。结果:细胞计数及CCK-8实验结果显示,胰腺星状细胞共培养及条件培养液能够促进HPNE细胞生长;进一步EdU检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这种促生长能力与HPNE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有关,也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相关,但不涉及细胞凋亡水平的改变;原代培养的胰腺星状细胞高表达IL-6,而各HPNE细胞和胰腺癌细胞株则表达IL-6的受体IL-6R和gp130;免疫组化提示,在PanINs病灶中,IL-6的配体表达于包括激活星状细胞的间质细胞中,而两种受体则主要表达与病变上皮;使用gp130特异性siRNA能够阻断胰腺星状细胞对于HPNE细胞的促增殖作用;Western blot实验显示,胰腺星状细胞的共培养能够促进HPNE胞内多种信号通路活化;阻断HPNE细胞中的Stat3信号通路,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活性,同时也能够阻断共培养的胰腺星状细胞对于HPNE细胞的促增殖能力;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与胰腺星状细胞共培养能够引起HPNE细胞内较为显著的基因表达改变,GO分析结果则提示多种差异表达基因集被富集。结论:激活的胰腺星状细胞能够在体外促进HPNE细胞增殖活化,并可能通过IL-6/Stat3通路介导。与胰腺星状细胞共培养能够引起HPNE-Kr细胞较为显著的基因表达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1)研究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联合维生素C(vitamine,VC)改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ML)患者疗效和生存;(2)体外研究DAC联合VC对人白血病细胞株NB4、HL60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为临床AML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首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2010年11月~2016年0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0岁
肺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致死率第一位。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 NSCLC 的治疗中,铂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顺铂使用历史最久,最广泛。但它的耐药问题却亟待解决。虽然目前有许多关于顺铂耐药的肺癌组织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但是直到现在没有一种遗传变异可以作为临床患者对铂类反应性的准确的预测标记。并且由于肿瘤组织
背景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在NSCLC的治疗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日渐突出。EGFR-TKI人群选择性强,目
研究目标:观察新型AKT-S6K1双重抑制剂AT7867抗人结直肠癌细胞作用,明确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和内容:1.经不同浓度AT7876处理不同时间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台盼蓝(Trypan blue)染色法、细胞集落试验(Clonogenicity assay)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存活、死亡及细胞增殖的变化。2.经不同浓度AT7876处理不同时间后,Caspase试剂盒方法、Annexin
第一部分胆管癌中microRNA差异的筛选和验证[目的]在胆管癌肿瘤组织及其癌旁胆管组织中筛选microRNAs的差异表达,为下一步的研究选择研究对象。[方法]采用高通量MicroArray表达谱芯片检测20对胆管癌及癌旁胆管组织中miRNA的表达差异;通过实时定量PCR在胆管癌组织和胆管癌细胞系中,对部分miRNA的表达差异进行验证。[结果]同癌旁胆管组织相比较,胆管癌组织中一共有10条miRN
目的:胃癌是世界第五大常见肿瘤以及第二大肿瘤致死疾病。每年有约951,000新发病例以及723,000死亡患者。超过70%的胃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超过半数发生在东亚地区(主要在中国)。我国胃癌的流行病学态势尤其严骏。多种因素例如基因背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吸烟、饮食结构等都可以影响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其中基因水平的调控十分重要,但是我们对胃癌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仍了解不足。心房钠尿肽(ANP)的功能已
目的 分析老年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与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老年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9例为对照组,收集感染患者痰液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SP-D基因多态性。结果 107例老年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侵袭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最重要生物学特征,然而有关OSCC侵袭转移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调节肿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但在口腔癌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源盒基因(Homeobox gene,HOX)编码转录因子在调控不同部位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中具有特征性的
食管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人类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肿瘤疾病前列。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居全国各类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居第4位,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食管癌分为鳞癌和腺癌,其中鳞癌占90%,研究发现近年食管鳞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腺癌发病率却呈现增高趋势。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食管癌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在DNA,RNA及蛋白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确切的发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蛋白SPARC对于人小梁细胞(HTMC)功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对于体外培养的原代人小梁细胞进行加压培养,培养压力分别为0、30、60 mm Hg,培养时间为0、24、48小时,QPCR检测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金属蛋白酶-15(MMP-15)、胞浆附着蛋白(ZO-1)的mRNA表达量变化;用FITC-Phalloidin染色观察HTMC中F-actin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