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门适度感”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是获得完美声音的必要前提之一,“打开喉咙”、“唱在气息上”等技巧是传统意大利美声唱法中高规格的演唱技巧,“声门适度感”作为对歌唱发声动力的研究,其重要性不亚于前者。整个歌唱运动发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喉、咽和声门状态。其中声门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歌唱运动的其他部门,就西洋唱法而言,迄今为止经历了400年左右的发展时间,在十九世纪时,极富盛名的声乐教育家、理论家加尔西亚(子)对歌唱时的声门状态做了详细研究,他提出的“声门冲击”学说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声门状态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一项宝贵的财富。西洋唱法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声门状态的研究不够重视,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认知水平。面对这种状况,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不仅阐述了“声门适度感”产生的背景及其渊源,并研究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为“声门适度感”的研究服务,深入分析了声乐演唱时“声门适度感”的生理基础、理论实质。结合沈湘老师对于“声门适度感”的诠释做出总结,“声门适度感”即在演唱过程中声门被呼出气息冲击时被动闭合的良好状态,这个状态的适度要求呼出气息与声门闭合形成适当的比例。在适当的比例之下,发出的声音才能拥有纯净的基音、丰富饱满的泛音、明亮柔和的音色。不同歌曲、不同情绪、不同音高对应着不同的声门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动态的看待“声门适度感”问题,歌唱中声门感觉适度时是这样的:1、在声门上找气不找劲儿,感觉气和声混在一起。2、嗓子上没有任何多余的劲儿3、基音纯净,泛音明亮。我们对自己声音的检查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如手,如:嗓子周围与下巴是否松弛,音色是否优美,声音是否通畅。本文的最大特点是研究的科学性与全面性,运用与歌唱相关的生理知识,不仅深入探究了“声门适度感”的理论实质,并且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与方法。笔者希望此次研究能够给当前声乐教学与演唱中存在的矛盾提供新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