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绘画笔触表现力的强调是现代绘画的重要特征,然而笔触在绘画中的出现却非现代之物。不过,人们特别是艺术家认识到绘画笔触的存在,然后利用笔触获得表现性效果,是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艺术是一个尤其值得关注的对象。伦勃朗的艺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早期光滑风格到晚期粗糙风格的转变过程。其早期的艺术受到当时荷兰画派盛行的光滑、精细的审美趣味的影响,这种趣味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理想艺术的观念和尼德兰早期凡·艾克细密写实风格的双重背景下形成的。伦勃朗晚期艺术逐渐脱离了这种传统和当下流行趣味的制约,开始利用画笔表现自己的独特视觉感受和生活体验,加上中年开始的不幸的家庭变故的影响,更使得画家充满了不得不表现的内在愿望,这种内在冲动一旦超越外在社会性制约,就产生强大的艺术独创性的力量。在本研究中,笔者试图结合艺术家作品和具体的社会和个体生活理解笔触的生成、表现和意义。整个论文分为四个部分:一,伦勃朗绘画中笔触的表现:依照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发展线索探讨其笔触从含蓄到凸显的过程。二,伦勃朗笔触受传统的影响:传统是风格主义以来艺术家技巧和风格形成的重要来源,伦勃朗的笔触形成是在北欧版画艺术、威尼斯艺术、巴洛克艺术以及中世纪艺术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形成的。三,伦勃朗人生经历对其笔触形成的制约作用:在文艺复兴之前的时代,艺术很少起到表现艺术家个人生活、思想和情感的作用,而伦勃朗个人的人生经历对艺术产生重要影响,这使得他的艺术具有一种分水岭的作用,使得艺术的现代性、表现性大大增强,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为此,论文试图具体分析伦勃朗人生变故和其笔触凸显之间的关系。四,伦勃朗艺术的意义和影响:伦勃朗去世后曾经历一个世纪的被忽视,直到19世纪末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艺术家都受到伦勃朗的影响,既有观念上的,又有技术上的,现代主义绘画对笔触语言的解放和伦勃朗很有渊源关系。中国传统独特的笔墨语言也可以和伦勃朗的油画笔触进行比较性的分析。本文首先强调从画面和形式分析上入手讨论笔触问题,因而涉及到对伦勃朗很多作品的具体分析。其次,本文重视对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语境的分析,希望把艺术现象根植于产生的社会土壤中。另外,研究中也会注意利用比较的方法,因为形式的特征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凸显出来,而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也只有在和其他艺术家的比较中得到体现。绘画的笔触本身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本文并不想给出一个确定的单一的结论,而是希望以笔触入手探讨传统大师和作品的形式特征和意义,对于笔触概念和美术技法以及理论中的线条、用笔、色块、触觉等各种概念的意义关系也不想进行逐一区别,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乃是,结合自己的绘画实践,在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观摩和解读中产生直观和生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