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情者》是越南裔美国作家阮清越的处女作,为作者赢得了众多文学奖项。该小说背景设置在1975年越南战争时期的越南和美国。根据自身的难民真实经历以及越南战争回忆,阮清越生动地讲述了戴着双面间谍面具的“无名者”在越战期间游走于越南和美国的艰辛与坎坷历程。作者以忏悔书这一独特的叙事策略,将小说主人公内心的撕裂与挣扎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人性、战争、难民与其他的深刻而严肃的问题也在小说中充分体现了出来,小说也引起了人们对越战的反思。
本文以霍米·巴巴及爱德华·萨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中的相关身份理论为基础,对主人公所遭遇的多重身份问题进行研究。从双重政治背景、双重文化背景、双重社会背景三个方面透视主人公的身份困境和生存危机。《同情者》中的主人公是美越双重间谍,戴着面具游走在政治权利旋涡中,最后却失去了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成为国家政治利益的牺牲者。坚守政治信仰却也被友情和道德标准所拉锯,逐渐在走向极端的革命中迷失,最终失去了政治信仰和身份。而徘徊在美越文化夹缝中的他也逐渐陷入两难境地。在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越南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影响下,主人公分裂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深深迷恋着西方文化中的先进科技,便利、高效率的生活以及对性的解放,另一部分又憎恨着强势的美国文化,时时渴望完全回归越南。面具下的他隐藏起内心东西方文化碰撞引起的挣扎,妄图以面具暂时搁置矛盾,最后也只归于空想。失败的社会身份认同也出现在了主人公身上。在多元种族的美国,种族歧视仍然存在,亚裔身份和黄皮肤特征让他成为了主流社会中的局外人,游离在社会边缘。同时,越南社会对混血儿身份的歧视加重了主人公的社会身份困境,使他陷入了生存危机。在美越两个社会,他被迫戴上面具,被定义成带有“标签”的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小说《同情者》描述了在不同政治、文化、社会背景下主人公的复杂身份,以及复杂身份所带来的困境和危机。这是阮清越的自身遭遇,也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移民身份困境的普遍性,也为人们面对和战胜困境、重建完整身份提供了信心。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身份的边界不再是固定的,双重身份应当成为一种灵活策略,放弃单一性身份、接纳包容性的混杂身份也许能帮助移民走出困境。
本文以霍米·巴巴及爱德华·萨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中的相关身份理论为基础,对主人公所遭遇的多重身份问题进行研究。从双重政治背景、双重文化背景、双重社会背景三个方面透视主人公的身份困境和生存危机。《同情者》中的主人公是美越双重间谍,戴着面具游走在政治权利旋涡中,最后却失去了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成为国家政治利益的牺牲者。坚守政治信仰却也被友情和道德标准所拉锯,逐渐在走向极端的革命中迷失,最终失去了政治信仰和身份。而徘徊在美越文化夹缝中的他也逐渐陷入两难境地。在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越南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影响下,主人公分裂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深深迷恋着西方文化中的先进科技,便利、高效率的生活以及对性的解放,另一部分又憎恨着强势的美国文化,时时渴望完全回归越南。面具下的他隐藏起内心东西方文化碰撞引起的挣扎,妄图以面具暂时搁置矛盾,最后也只归于空想。失败的社会身份认同也出现在了主人公身上。在多元种族的美国,种族歧视仍然存在,亚裔身份和黄皮肤特征让他成为了主流社会中的局外人,游离在社会边缘。同时,越南社会对混血儿身份的歧视加重了主人公的社会身份困境,使他陷入了生存危机。在美越两个社会,他被迫戴上面具,被定义成带有“标签”的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小说《同情者》描述了在不同政治、文化、社会背景下主人公的复杂身份,以及复杂身份所带来的困境和危机。这是阮清越的自身遭遇,也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移民身份困境的普遍性,也为人们面对和战胜困境、重建完整身份提供了信心。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身份的边界不再是固定的,双重身份应当成为一种灵活策略,放弃单一性身份、接纳包容性的混杂身份也许能帮助移民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