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gedy in the Modern Context:Analysis of The Glass Menagerie in the Light of Raymond Williams'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baobei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阐述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剧作《玻璃动物园》中的悲剧因素以及对现代语境下悲剧观念的深入理解。对于这部戏剧的研究,大多数论著集中在剧中人物意象、戏剧技巧、心理分析、思想主题以及作者创作背景方面的研究,对剧中悲剧因素分析的论著较少。因此,作者以雷蒙德·威廉斯的悲剧观念为视角,对此剧进行分析,探求剧中人物的悲剧行为与当时语境下感觉结构的关系。   感觉结构这个术语是雷蒙德·威廉斯1954年在《电影序言》这部著作中提出的,他在以后的论著里又对其定义进行了阐述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一书中,他专门列出章节对感觉结构作了系统的解释,该术语被用来描述普遍或固定的意识形态无法解释的个人流动变化的直接经验。感觉结构强调的是个人的感知和体验,呈现出浓厚的经验主义色彩,它指特定群体或社会所共有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这种集体性是人们交流传播的基础。同时,感觉结构具有社会历史性,相对于固定不变的意识形态而言,他是流动变化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感觉结构。   雷蒙德·威廉斯认为艺术和文学是意识形态方面运动变化的标志,而感觉结构则是此运动的敏感指示物且被用来分析文学作品。据此,悲剧也是特定时期文化的一部分并与当时的感觉结构紧密相连。通过悲剧人物的冲突和矛盾,话语与心理,特定时期共同的社会价值及时代特征则会集中体现出来,所以悲剧的内涵是动态的历史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形而上的假设。他对悲剧持独到的理解:“它是一种直接经验,一组文学作品,一次理论冲突,一个学术问题。”雷蒙德将悲剧内涵扩大,它可以是一种文学体裁或戏剧形式,也可以指生活中的悲惨痛苦之事。他将悲剧精神和本质扩展到普通人,并将悲剧的现代经验作为讨论现代悲剧的起点。重要的悲剧产生于社会的无序状态,条件是新旧事物的冲突,体现在制度和人们的传统信仰与实际经验之间的张力。作为文学作品的悲剧,是以戏剧形式来表现这种混乱无序状况及其解决。   本文以雷蒙德·威廉斯的悲剧观念为视角讨论作为艺术形式的悲剧。论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论,介绍作家和作品、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一章首先阐述雷蒙德的悲剧观念,然后分析文本中的悲剧人物。剧中温菲尔德一家是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小人物,为实现自身愿望而行动却毫无收获。《玻璃动物园》中的悲剧人物不同于传统悲剧中的神明或英雄,而是平凡的普通人物,本身不能表述崇高的人性或价值观。纵观悲剧的历史,悲剧主人公经历了神--人--个人的变化。现代社会中,个人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角色则从英雄转变为受害者,是表现悲剧行动的合适人物。对于外在世界而言,他们不是英雄而是无助的受害者。第二章分析剧中存在的各种悲剧冲突,主要包括文化间的冲突、内心冲突、现实经验与理想的冲突、以及家庭冲突,都蕴含世俗经验的因素而个人则处于这些矛盾的中心。这些冲突表征人物生存与所处困境的矛盾;对过去自由美好时光信心的丧失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其根源于当时语境下个人实际体验与公认的社会体验之间的张力。现代悲剧更着眼于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从外部冲突转向内心冲突。第三章论述《玻璃动物园》的结局,悲剧人物没有遭受毁灭,而是重新陷入孤独无助的困境,旧的体系没有被打破,新的生活似乎无从开始。此结局是和当时人们的实际经验相联系的,即面对盲目命运时的孤立状态。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结论,概述本文的主要观点并进一步强调现代悲剧的特点。   在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剧中人物的生存处境是当时大萧条背景下社会心理,价值观以及行为的缩影。现代悲剧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处于中心地位,当下的感觉结构将二者联系起来。雷蒙德·威廉斯以实际经验为起点,来探讨悲剧与特定时期感觉结构的关系,因此,他的悲剧观具有经验主义色彩。
其他文献
一早上,宁泽涛宣布退役的消息迅速刷屏,有人惋惜天赋的可能性就此丧失,有人感叹运动生涯的艰辛。目光被再一次聚焦到里约奥运会之前的代言问题,伊利和蒙牛的赞助商权益之争。  体育背后遵循着一个基本的商业规律,谁创造价值,谁获得最多的利益,其余的利益分配则以和内容本身的人相关程度而逐步递减。这是所有以人为核心的内容产业都逃不开的规律。  两三年之前的电子竞技,无论是否蛮荒,从流入现金整体上的分配来讲仍旧大
期刊
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生态读本,描绘梭罗在康科德瓦尔登湖畔诗意闲适的独居生活,其文字之间体现了生态文学学派诸多学术思想。《瓦尔登湖》译
最近几年,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研究教学当中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地位。主体性问题是我国主体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主体性作为重要的教学理论对现
“自主学习”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就成了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虽然专家们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不一,但大多数强调学习责任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