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参与的理论研究开始突破传统的政治参与范畴,行政领域的公民参与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话题和潮流。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公民意识的普遍提高,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呼声越来越高,公民参与确实对维护公民权利、维护公共利益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允许公民参与的良好环境,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经济条件、政府决策理念等的限制,我国现阶段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存在着参与无序、参与渠道不畅通等困境。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寻求发展和完善我国政府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实路径,最终实现政府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就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立足于公民参与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主体——谁来参与”、“客体—参与什么”和“途径——怎样参与”,阐述了政府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基本内涵,通过人民主权理论、现代民主行政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来探讨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理性的认识了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意义。分析了我国政府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困境及原因,力图在充分比较借鉴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吸收了国外政府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实践和经验。论文采用从分散到综合,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揭示了公民参与的意义、缘由、困境和趋势,从而提出了实现我国政府决策中公民有序参与的对策,在参与主体方面,要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强化公民的主体参与意识;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健全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组织载体。在参与客体方面,完善政府决策中公民参与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健全公民参与的法律保障体系。在参与途径方面,拓宽公民参与决策的形式和渠道;完善电子政务,为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提供技术平台。这些措施将对实现我国政府决策的合法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