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观众对高仓健的喜爱可以追溯到1978年,也正是这一年,在中国掀开了十年社会变革的帷幕。告别了文革,奄奄一息的中国电影开始缓缓复苏,政治反思、观念转化、艺术上的探索都在大踏步地进行着。与世界电影漫长的隔绝状况也得到了长足的改善,一大批优秀的外国电影,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令人目不暇接。长久的思想禁锢,使人们对新思潮、新观念如沐甘露。日本影片《追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引进国内,当时万人空巷的观影场面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人们哼唱着其中的插曲,模仿着高仓健的着装,甚至连他坚毅、不苟言笑的表情也被纷纷效仿。随后,一批由他主演的影片《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车站》等被有意识地引进,人们开始对高仓健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那冷峻的目光、温雅的浅笑、刀削般的面孔、健硕的身材如同男性的代名词,符号般地打在影迷的脑际,成为每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难以割舍的影像记忆。同时,他独具魅力的表演风格,对电影从业人员在创作思路上提供了巨大启示;其严谨的创作状态和敬业精神,也被传为佳话。从而,使得揭示其独特表演魅力成为一项积极和有意义的工作。
本论文绪论部分,简要说明本研究工作的目的和范围;相关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前人所做的工作;论文的主题和理论基础;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路线和方法;预期结果以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等。
正文分为三大章,第一章分为两个章节。第一节,高仓健凭借自身魅力闯荡影坛。第二节主要论述高仓健的表演魅力在电影表演中的多重组合。把高仓健的创作历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剖析,该论文将采用归纳法,以大量的影片实例、详尽的书面资料就其创作历程进行分析。第一时期,表演的萌芽和初创期。可以说高仓健在这一时期的拍片数目众多,精品匮乏。其表演也仅陷于初级的本色诠释;第二个时期,自身理念、本体定位和独特价值的形成期。这个时期是高仓健的成熟期,是其自身魅力与创作魅力的有机融合,虽然作品数量不多但精品辈出。本文将主要以高仓健这一时期的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和探究,论证正是魅力的多重组合成就了高仓健的巨大成功。
第二章论证高仓健电影表演魅力形成的因为,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论述:演员的素质、生活阅历、创作实践、知识技能的积累。
第三章论述高仓健电影表演魅力的实质是类型化的本色表演,同时揭示其形成过程。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形成,都不可能是单纯意义上孤立无助的,表演风格的形成势必与本民族文化的滋养和渗透密不可分。这一章节共分三小节,着重阐述高仓健类型化的本色表演形成过程,以及日本的传统文化心理对高仓健类型化的本色表演的影响,该节又分为三个小节:一.日本含蓄、忍耐、不张扬的民族特性。二.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三.传统“能剧”的影响。第三节为高仓健表演的实质对电影表演的启发。该节分四小节:一.对自身魅力的坚守。二.追求含蓄内敛的表演风格。三.对人性多层面的开掘和丰富。四.调整表演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