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对心源性脑栓塞(cardiac cerebral embolism ,CCE)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出血转化风险进行观察。 2.比较HAT、SITS、GRASPS、MSS与SEDAN五种评分量表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及CCE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应用价值。 3.分析与CCE患者发生出血转化(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 1.本试验为回顾性分析,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的31名在时间窗内仅使用过rtPA治疗的CCE患者设立为CCE溶栓组,并从同期未接收溶栓的CCE患者中挑选出与CCE溶栓组条件相当(P>0.05)的患者,共31例,作为CCE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将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4》[1]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及治疗过程中发生HT的情况及预后转归。 2.期间的146名只接受过rtPA静脉溶栓(未经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的AIS患者),分为CCE静脉溶栓组(即上述31例CCE患者)与非CCE静脉溶栓组。分别以HAT、SITS-SICH、SEDAN、MSS及GRASPS评分量表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并利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5种评分模型对非CCE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风险预测情况,或是否存在差异性,以及该差异是否同样存在于CCE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风险预测。 3.根据CCE患者的血糖、血压、基线NIHSS评分等数据,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与CCE患者发生HT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CCE患者静脉溶栓的有效性:CCE患者静脉溶栓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两组结果存在差异,提示静脉溶栓对CCE患者预后更优(Χ2=5.391,P<0.05)。 2.CCE 患者静脉溶栓的出血转化风险:CCE溶栓组患者发生HT者共7例,对照组共5例,静脉溶栓并未增加发生HT的风险(Χ2=0.413,P>0.05)。其中符合SICH的患者,在溶栓组共3例;对照组共2例;两组对比亦无显著差异(Χ2=0.218,P>0.05)。 3.五种评分模型对AIS中非CCE及CCE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预测能力的差异性:对所有在时间窗内溶栓的非CCE型AIS患者以及CCE的患者, HAT评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其他评分,且明显优于其它评分模型(P<0.05)。 4.CCE 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对62例CCE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基线NIHSS评分、基线收缩压、血小板、ONT、高血压病史、抗血小板治疗史、颅脑CT平扫早期缺血征象、CT见动脉高密度征及房颤,与HT发生的关系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CT早期缺血征象、基线NIHSS评分与HT密切相关,是CCE患者发生HT的相关危险因素(显著性小于 0.05)。 【结论】 1.CCE患者在时间窗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较能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2.HAT、SITS、GRASPS、MSS与SEDAN5种评分模型预测中,HAT评分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的风险预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不会受TOAST分型为CCE影响。 3.基线NIHSS评分、CT早期缺血征象是CCE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