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具有发展可塑性,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理论成为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模型有素质-压力模型、差别易感性模型以及优势敏感性模型。移情作为一种复杂的道德情绪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两者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经典课题。多巴胺D4受体基因是影响个体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候选基因,家庭环境作为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特殊环境,也对移情和亲社会行为具有影响作用。本研究以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理论为指导,将DRD4定为影响个体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的遗传因素,以家庭教养风格为环境变量,探讨两者交互作用对大学生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其交互作用具体类型,与现有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模型进行比较。本研究征集了 574名健康且无血缘关系的大学生被试,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进行问卷施测和基因检测。施测的问卷包括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基本移情量表(BES)以及家庭教养风格问卷(PSI)。基因检测则通过采集被试口腔黏膜细胞进行。主要采用分层回归和显著性区域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DRD4-2r/7r与鼓励心理自主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预测男大学生的认知移情、亲社会行为;DRD4-4r与鼓励心理自主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预测男大学生的情感移情、亲社会行为;DRD4-4r与接受/参与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预测男大学生的情感移情。(2)DRD4-2r/7r与鼓励心理自主对男大学生认知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均符合优势敏感性模型。较高鼓励心理自主水平的男大学生中,DRD4-2r/7r携带者比非携带者的情感移情和亲社会倾向水平都显著更高。在较低的鼓励心理自主环境中,携带者与非携带者不存在显著差异。(3)DRD4-4r与鼓励心理自主对男大学生情感移情的交互作用符合优势敏感性模型。较高鼓励心理自主水平的男大学生中,DRD4-4r非携带者比携带者的情感移情水平显著更高。在较低水平的鼓励心理自主环境中,携带者与非携带者不存在显著差异。(4)DRD4-4r与接受/参与对男大学生情感移情的交互作用符合优势敏感性模型。较高接受/参与水平的男大学生中,DRD4-4r携带者比非携带者的情感移情水平显著更高。在较低水平的接受/参与环境中,携带者与非携带者不存在显著差异。(5)DRD4-4r与鼓励心理自主对男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符合差别易感性模型。较高鼓励心理自主水平的男大学生中,DRD4-4r非携带者比携带者的亲社会倾向水平显著更高。而在较低水平的鼓励心理自主环境中,非携带者则比携带者亲社会倾向水平显著更低。综上,DRD4-2r/7r、DRD4-4r和家庭教养风格不同维度对个体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仅在男性被试中达到显著。基因-环境相互作用模式符合优势敏感性或是差别易感性,未发现素质-压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