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有关纪录片的研究,大多数是停留于从纪录片的创作实践,创作历程,历史编年,文化形态等角度来评析和总结纪录片,而缺乏对纪录片本质特征和叙事形式的思考,并且热衷于以其思想内容,社会功能的分析代替纪录片言说形式的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还是在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上,如纪录片的真实,纪实,故事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上。但是,纪录片,始终都是以创作者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到生活中去撷取素材,纪录生活的。因此,对于纪录片研究而言,我们不能忽视纪录片创作主体在创作中的自觉介入这一核心的研究。
本篇论文试图对纪录片的主体意识及其文本介入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密切联系我国当代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实践,对中国当代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体介入提出自己的看法。
纪录片的文本是论文展开的立足点,问题的展开是围绕创作者的主体意识在创作中自觉介入的社会、时代背景,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介入的路程和方式而进行。
论文构成:
导论:
首先指出在九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者的主体介入隐藏或缺失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整个社会思潮都倾向于对人的生命意识,生存状态的关注,这样的思潮对中国当代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被压抑的中国纪录片创作者,一旦获得了思想的解放,便有了一种强烈的述说,表达自己观念的愿望。创作者的主体精神朦生并觉醒,纪录片的创作主体终于意识到,纪录片纪录的实际是思想,是一个人的思想,一类人的思想,它纪录的是思考,对时代的思考,历史的思考,对湮没在社会表象下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正文部分由三章构成:
第一章:
中国当代纪录片的创作者,在渐渐宽松的话语环境中,小心翼翼的摸索,在主流意识形态允许的范围内,寻求可以实现自己创作理念的机会。而这样一种主体性的觉醒,并不单纯的发生在体制内,早在八十年代末,在体制外,也已经有了更早的觉醒者。这样一种对纪录片全新的正确理解,是时代开放的拉动,是人们求真创新心理的呼唤,也是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必然走向。它颠覆了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的一些观念和做法,使得由于种种原因而游离于本性之外的纪录片得以回归。
第二章:
通过大量的文本分析,探讨中国当代纪录片创作的主体介入的路程与方式。中国当代纪录片的创作者由于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艺术趣味等的不同,在纪录片创作中展现出不同的主体精神,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文本呈现。但无一例外的,都渗透着创作者的“发现”。本章即从纪录片文本的叙述方式、叙事结构、画面修辞、剪辑剪接、节奏和细节等方面,考察当代纪录片的创作者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自觉的主体介入。
第三章:
由于当代中国纪录片创作者的主体介入,才使得摄影机抓住了生活场景背后内蕴的矛盾冲突,形成纪实作品的故事化叙事,从而使纪录片具有了艺术构思,成为一门艺术创作。纪录片通过还原和复现人物的生存外壳,采用真实再现、搬演等艺术创作手法,丰富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段,使其更具艺术性。
结语:
当代中国纪录片创作者在进行纪录片创作时,因为其自觉的主体介入,从而使纪录片的创作更具有艺术魅力。可是却有少数纪录片的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陷入了过于个人化的误区。回顾中国当代纪录片创作主体在创作中的主体介入的路程与方式,虽然有得有失,但是他们自觉的介入实践,丰富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段,使得流离于本性之外的纪录片终于实现其本性的回归。